业务挑战
-
金融容灾行标要求严格
随着云计算在金融领域应用逐渐深入,由于多租户、虚拟化等技术特点,云平台在灾难恢复的影响评估、关键指标、组织管理等方面与传统架构存在诸多差异,一行两会重点提出了体现云计算特性的差异化容灾要求
随着云计算在金融领域应用逐渐深入,由于多租户、虚拟化等技术特点,云平台在灾难恢复的影响评估、关键指标、组织管理等方面与传统架构存在诸多差异,一行两会重点提出了体现云计算特性的差异化容灾要求
-
合理灾备策略难规划
灾备不像生产系统投入即有经济效益,通过业务驱动灾备规划,制定合理容灾策略,实现优良投资,需要一套包含咨询、设计、实施、演练、运维的机制,金融企业灾备合规需要强有力的伙伴
灾备不像生产系统投入即有经济效益,通过业务驱动灾备规划,制定合理容灾策略,实现优良投资,需要一套包含咨询、设计、实施、演练、运维的机制,金融企业灾备合规需要强有力的伙伴
-
多地多中心架构难实现
国家监管将金融容灾能力等级共划分了6级,高等级业务连续性保障往往依赖于多中心的支撑,多中心架构需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在业务架构设计方面涉及较多协同和同步,传统架构容灾实现的代价太高
国家监管将金融容灾能力等级共划分了6级,高等级业务连续性保障往往依赖于多中心的支撑,多中心架构需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在业务架构设计方面涉及较多协同和同步,传统架构容灾实现的代价太高
-
切换演练限制条件多
传统灾备中心,切换演练涉及机房资源,线路资源等调度,部分冷备设备涉及加电启动,故障率高;切换演练很难实现实际故障环境切换的效果,事故真的发生时,灾备中心的业务恢复能力有限
传统灾备中心,切换演练涉及机房资源,线路资源等调度,部分冷备设备涉及加电启动,故障率高;切换演练很难实现实际故障环境切换的效果,事故真的发生时,灾备中心的业务恢复能力有限
解决方案场景
云上容灾
金融客户已将生产系统部署在华为云上,同时选择在云上再构建对应的容灾系统,可利用华为云快速构建同城RPO=0的容灾能力
- 跨可用区容灾:客户利用云主机ECS自行创建和部署应用,当生产可用区出现异常导致业务中断时,可使用SDRS服务快速将业务切换到容灾可用区,确保业务连续性,具备低成本、安全可靠和简单易用等优势
- 在线容灾演练:客户通过计划的容灾演练验证系统容灾切换的有效性,确保当灾难发生时及时准确地切换业务,使用SDRS、DRS等服务并划分独立的演练VPC,帮助客户在演练过程中不影响业务,不中断数据同步

跨云容灾
客户将生产系统部署在私有云或其他云厂商的云上,同时决定将容灾系统建设在华为云上,可使用跨云容灾方案获取安全稳定快速的灾备体验
- 多层复制技术:生产系统经年建设,环境相对复杂,可使用华为云成熟的多层复制技术,应用层支持多云部署架构,数据库层支持主流数据库原生工具复制,存储层支持磁盘阵列异步复制到华为云专属存储服务
- 成本优化、架构灵活:多云越来越成为金融客户的云发展战略,中大规模金融客户大多都在线下自建云环境,使用华为云建设灾备系统,帮助客户有效实践多云,实现架构灵活性,同时降低容灾系统占用的IT运营成本

数据备份
华为云服务结合严选合作伙伴的备份软件,帮助金融客户将脱敏或归档的数据备份到云上,降低成本支出,构建安全、经济的多级数据管理体系
- 数据分级管理:备份数据分级保存,本地留最近的备份(如3~7天),云上可长期保留(如30天),出现故障时优先使用本地备份进行恢复,如发生灾难,可以在云上进行恢复,提高数据可靠性
- 经济高效:云上存储按需收费,减少初始投资;两种存储类型(标准、低频访问),依据数据不同热度,自动迁移,降低使用成本,支持数据去重、压缩,降低带宽消耗

解决方案架构
金融混合云灾备架构
基于华为云混合云容灾方案,实现云上、跨云或多云容灾架构,支持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存储级、数据级和应用级容灾场景
方案优势
方案优势
-
满足国家金融监管
金融专区遵循金融国标建设,提供安全合规、专属资源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充分满足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
-
提升灾备性价比
金融企业无需承担容灾机房、物理设备、专业软件和专人投入的早期成本,基于金融专区快速低成本上线容灾业务
-
快速容灾演练
金融灾备方案支持随时进行容灾演练,操作简便,金融企业可以制定十分灵活的容灾机制和演练策略
-
多地多中心架构
充分利用华为云金融专区多区域/可用区的基础设施资源,轻松实现多地多中心架构,避免高昂自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