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用户通过云审计控制台只能查询最近7天的操作记录,如果需要查询超过7天的操作记录,您必须配置转储到对象存储服务(OBS)或配置转储到云日志服务(LTS)。具体参数说明参见表1和表2。
如果需要查询超过7天的操作记录,您必须配置转储到对象存储服务(OBS)或云日志服务(LTS),才可在OBS桶或LTS日志组里面查看历史事件信息。否则,您将无法追溯7天以前的操作记录。
如果需要查询超过7天的操作记录,您必须配置转储到对象存储服务(OBS)或云日志服务(LTS),才可在OBS桶或LTS日志组里面查看历史事件信息。否则,您将无法追溯7天以前的操作记录。
通过云日志服务LTS存储和查询审计事件 云审计服务(CTS)直接对接华为云上的其他服务,实时记录用户对云服务资源的操作动作和结果,还支持将记录内容以事件文件形式保存至OBS桶或LTS日志流中。
如果用户已开通云审计服务,但OBS桶未配置正确的策略,会出现什么情况? 云审计服务会根据既有的OBS存储桶策略来传送事件文件。如果错误地配置OBS存储桶策略,那么云审计服务将无法传送事件文件。 被删除或有异常的OBS桶,管理控制台界面会显示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
查询OBS中转储事件 配置追踪器时,若打开“转储到OBS”开关,操作事件将以事件文件的形式按周期保存至OBS桶。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左上角,选择“管理与监管 >云审计服务 CTS”,进入云审计服务页面。 单击左侧导航树的“追踪器”,进入追踪器信息页面。
cts_admin_trust委托是否包含OBS授权? 问题描述 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查看cts_admin_trust委托的授权记录,只显示了KMS和SMN的授权,没有显示OBS的授权。
CTS如何长期保存事件文件——转储至OBS桶 云审计服务仅保存近7天的事件,可以对追踪器增加OBS转储的相关配置,将事件同步、长期保存至OBS桶。具体操作请参考配置追踪器。
单击左上角服务列表,选择“管理与监管 > 云审计服务 CTS”。 在配置追踪器转储页面,选择上述设置了DEW共享密钥的OBS桶,即可配置转储。
OBS桶名/CloudTraces/地区标示/时间标示:年/时间标示:月/时间标示:日/trackername/Digest/服务类型目录 例如:User Define/CloudTraces/region/2016/5/19/system/Digest/ECS 摘要文件命名格式
使用委托管理员账号,在云审计服务中配置组织追踪器,配置完成后,委托管理员账号就可以实现安全审计等云审计能力,组织下所有成员当前区域的审计日志会转储到该追踪器配置的OBS桶或者LTS日志流。
用户公有云账户欠费给云审计服务带来的影响? 当用户公有云账户欠费时,云审计服务依旧可以接收所支持服务发送的操作信息,但只能保存近7天的操作记录。因为7天之前的历史操作记录会以事件文件的形式实时保存至OBS桶,而将事件文件存储于OBS桶所产生的流量需要付费。
400 服务器未能处理请求。 401 请求鉴权校验失败,访问被拒绝。 403 请求权限校验失败,访问被禁止。 404 请求资源不存在,请求未完成。 500 服务内部异常,请求未完成。 503 被请求的服务无效。建议直接修改该请求,不要重试该请求。 错误码 请参见错误码。
查询OBS中转储事件 配置追踪器时,若打开“转储到OBS”开关,操作事件将以事件文件的形式按周期保存至OBS桶。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左上角,选择“管理与监管 >云审计服务 CTS”,进入云审计服务页面。 单击左侧导航树的“追踪器”,进入追踪器信息页面。
云审计服务支持向客户的OBS存储桶交付至少一次订阅事件。在某些情况下,云审计服务可能会多次发送同一事件。因此,客户可能会看到重复的事件。
使用IAM用户(子账号)在CTS配置转储,操作OBS桶也必须是IAM用户么? 不是,操作OBS桶的用户不区分IAM用户和账号,只需要用户具备操作OBS桶的权限即可。
查询追踪器 功能介绍 开通云审计服务成功后,您可以在追踪器信息页面查看系统自动创建的追踪器的详细信息。详细信息主要包括追踪器名称,用于存储操作事件的OBS桶名称和OBS桶中的事件文件前缀。
查询云服务的全量操作列表 功能介绍 查询云服务的全量操作列表。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is_authorized_bucket Boolean 标识配置桶是否已经授权给CTS服务账号。 bucket_lifecycle Long 标识配置桶内对象存储周期。 当"tracker_type"参数值为"data"时该参数值有效。
服务韧性 CTS服务提供了3级可靠性架构,通过AZ内实例容灾、双AZ容灾、日志数据多副本技术方案,保障服务的持久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