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计算 云知识 2020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
2020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

2020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由清华大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华为云大数据平台提供支持,以企业真实场景和实际数据为基础,面向全球开放的高端算法竞赛。

2020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报名

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创办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a Collegiate Computing Contest,简称C4),第五届(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继续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大数据挑战赛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赛事,在2018年被选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

2020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清华大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华为云和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提供支持,以企业真实场景和实际数据为基础,面向全球开放的高端算法竞赛。大赛旨在通过竞技的方式,提升人们对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算法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大数据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尝试创新大数据技术,推动大数据的产学研用。

大赛详细地址: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37843/introduction

一、 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开设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两个通道,其中在职人员不占用在校学生晋级和奖励名额,具体见后面小节说明。

1. 在校学生队伍要求

大赛面向中国及境外在校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具体要求如下:

(1) 可以自由组队参赛,每个参赛队伍人数可为1–3人,参赛队员必须全部为在校生,允许跨年级、跨专业、跨校组队。

(2) 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即个人参赛后不可再与他人组队参赛,或个人参加一个队伍后不可再参加另一个队伍),每支队伍允许最多有一名指导老师,指导教师须为在职高校教师。

(3) 参赛者报名时应具有在校学籍,已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参赛资格。

(4) 参赛选手应保证报名信息准确有效,填写报名信息时应在大赛报名页“备注”栏提供学信网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编号。

2. 在职人员队伍要求

在职人员是指在单位工作的非在校生,具体要求如下:

(1) 可以自由组队参赛,每个参赛队伍人数可为1–3人,队伍中只要有一名在职人员,则整个队伍将视为在职人员队伍。

(2) 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参赛选手应保证报名信息准确有效。

3. 禁止参赛人员

(1) 大赛主办和技术支持单位如有机会接触赛题和相关数据的人员不允许参赛。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职人员(不含实习生)不允许参赛。

二、 赛制说明

本次大赛分为报名&组队、热身赛(可选)、正式赛(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等阶段,其中热身赛的目的是帮助选手进行前期训练学习以及熟悉华为云大数据平台,由选手自愿选择报名并在华为云平台进行比赛;初赛均由参赛队伍下载数据在本地进行算法设计和调试,并通过大赛报名官网提交结果文件;复赛要求参赛者在华为云大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使用平台提供的计算资源和工具包;决赛要求参赛者进行现场演示和答辩。

1. 报名&组队(4月17日 – 5月31日)

参赛选手须在大赛官网报名并且组队参赛(即使单人参赛也要组建单人队伍,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

(1) 大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是2020年4月17日10:00,截止时间是2020年5月31日17:00。

(2) 大赛官网: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37843/bdc2020

(3) 大赛官方交流QQ群:566353409 / 758344321

报名截止之后,不再允许添加或更改指导教师和任何队伍成员。如有中途退出情况,只允许在参赛队伍内部更换队长或删除队员。参赛队伍须应在决赛开始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成员更换申请,由参赛队伍全部成员亲笔签名,经由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变更生效。

2. 热身赛(4月17日 – 6月1日,自愿选择参加)

热身赛要求选手基于华为云一站式 AI开发平台 ModelArts开发模型及提交评测,并使用华为云 对象存储服务 OBS以存储训练数据、代码、模型等文件。

热身赛的开始时间是4月17日10:00,结束时间是6月1日17:00,每个参赛队伍每天可以进行3次提交,系统立即进行评测并返回成绩。排行榜将选择参赛队伍在本阶段的历史最优成绩进行排名展示,每两个小时更新排行榜。

特别说明:

(1) 热身赛的赛题为“交通流量预测”。

(2) 热身赛排名不区分在校学生队伍和在职人员队伍。

(3) 热身赛由选手自愿选择报名参加,其成绩不会影响正式赛成绩;选手也可以直接报名参加正式赛,最终大赛成绩以正式赛为准。

3. 初赛(6月2日 – 6月30日)

参赛队伍可从大赛官方网站下载数据,在本地进行算法调试,并在线提交结果。

正式赛的赛题为“船运到达时间预测”。

初赛A阶段:6月2日10:00 – 6月26日22:00,每个参赛队伍每天可以进行3次提交,系统立即进行评测并返回成绩。排行榜将选择参赛队伍在本阶段的历史最优成绩进行排名展示,每两个小时更新一次排行榜。

初赛B阶段:6月27日10:00 – 6月30日12:00,系统将在6月26日23:00更换测试数据,参赛队伍需再次下载数据文件。初赛排行榜将选取参赛队伍6月27日起产生的成绩进行重新排名。

初赛截止时间是6月30日12:00,最多有110支队伍晋级复赛,晋级规则如下:

(1) 100支在校学生队伍:单独进行排名之后,初赛成绩排名前100名队伍将进入复赛,同时前10名队伍还将获得初赛奖励;

(2) 10支在职人员队伍:初赛成绩在所有队伍(包括在校学生队伍和在职人员队伍)的总排名中进入前100名,并且处于在职人员队伍的前10名;同时进入总排名的前10名队伍还将获得初赛奖励。

4. 复赛(7月13日-8月10日)

复赛参赛队伍需要在华为云大数据平台上完成数据处理、建模、算法调试、生成结果等,所有比赛数据不可下载,可使用平台提供的计算资源和工具包。

复赛A阶段:7月13日10:00 – 8月9日21:00,每个参赛队伍每天可以进行3次提交,系统立即进行评测并返回成绩。排行榜将选择参赛队伍在本阶段的历史最优成绩进行排名展示,实时更新排行榜。

复赛B阶段:8月10日00:00 – 8月10日12:00,系统将在8月6日23:00更换测试数据,参赛队伍应根据新的 数据集 提交模型(在线一键提交)。复赛排行榜将选取参赛队伍8月7日起产生的成绩进行重新排名。

复赛截止时间是8月10日12:00,最多有12支队伍晋级决赛,晋级规则如下:

(1) 10支在校学生队伍:单独进行排名之后,复赛成绩排名前10名队伍将进入复赛;

(2) 2支在职人员队伍:复赛成绩在所有队伍的总排名中进入前10名,并且处于在职人员队伍的前2名;

(3) 所有晋级决赛队伍的代码需要进行审核,审核不通过的队伍将取消决赛资格,其名额顺延到其后面的下一个队伍。

5. 决赛(8月下旬)

决赛将以现场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晋级决赛团队需提前准备答辩材料,包括答辩PPT、参赛总结、算法核心代码。

(1) 在答辩现场,每支队伍面对评委有15分钟的陈述时间和10分钟的问答时间。评委将根据选手的技术思路、理论深度和现场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2) 决赛分数将根据参赛队伍的算法成绩和答辩成绩加权得出,评分权重为复赛B阶段70%,决赛答辩30%。

决赛地点和时间安排另行通知,受邀参加决赛的选手在决赛期间的食宿由大赛组委会安排,往返交通费及其他费用自理。

三、 奖项设置

1. 热身赛奖项

大赛将提供100元华为云资源代金券,成功报名的参赛者可点击页面上方“领取”获得代金券(每位参赛者仅可领取一次)。另外,热身赛将设置以下奖项和奖品:

images_160758986281445

2. 初赛奖项

初赛最终排行榜的前20名队伍颁发初赛名次证书,初赛名次奖不区分在校学生队伍和在职人员队伍。

3. 复赛与决赛奖项

大赛奖金池总额为30万元人民币,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

images_16075898744673

另外,入围决赛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获奖证书。

4. 周周星

自大赛公布排行榜之日起,正式赛的每周榜单排名前三名的参赛队伍将获得周周星。周周星以每周五中午12点的评分为准,取前三名,发放精美纪念礼品;对于前面已经获得周周星的队伍,不重复发放,名额按名次顺延。

5. 其他激励

招聘绿色通道:复赛排名前50的在校学生队伍可直接获得华为校招面试直通卡(即招聘省略简历筛选及笔试筛选阶段,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2021年底前有效)。

四、 违规处理

参赛者应本着诚实、公平的态度参加比赛,如在以下情况出现违规,大赛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者所在队伍的参赛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参赛者所在高校并追究其违法责任。

(1) 账号使用:参赛者有义务保证账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且账号仅限于参赛者本人使用;参赛者禁止使用多账号参赛,同一参赛者不可使用多个账号进行提交、刷分操作;如根据判断认为参赛账号存在异常或违背正常使用条例,组委会可以单方面暂停或终止该账号登录大赛平台。

(2) 比赛成果:严禁参赛队伍之间相互抄袭。如不同参赛队伍提交结果高度相似,经判定存在抄袭行为的,组委会将取消相关参赛队伍的参赛资格,相关参赛成绩无效。另外,参赛者应保证其在比赛过程中所产出的所有成果未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如第三方因为参赛者侵权行为提出索赔、诉讼等,参赛者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责任及损失。

(3) 数据使用:对于大赛提供的数据(数据集),参赛者须仅在比赛场景下使用,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比赛之外的任何数据参赛。对于不提供下载的比赛数据,参赛者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复制、下载或获取。参赛者如发现任何出现数据未授权访问的可能,应立即通知组委会并积极提供相关信息。

(4) 代码分享:在大赛举办期间,未经组委会同意,参赛者禁止公开分享与赛事相关的数据、模型和代码;大赛结束之后,参赛者可以在拥有模型和代码的知识产权的情况下自行选择公开分享,但需要确保此类公开共享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

(5) 参赛者若在参赛过程中发现相关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有义务及时告知资委会相关漏洞的信息,组委会将对提供相关信息的参赛者表示相关感谢;若参赛者利用相关漏洞进行参赛,经判断查证后,成绩将会被判断为无效成绩。

五、 申诉与仲裁

(1) 参赛团队或选手对不符合大赛规定的设备、工具和软件,有失公正的评判和奖励以及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向大赛组委会提出申诉。组委会负责受理比赛中提出的申诉并进行调解仲裁,以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和大赛结果的公平公正。组织委员会作出的仲裁结果为终局决定。

(2) 申诉报告应明确申诉内容,指定一名成员作为联系人,并要有参赛队伍成员的签名,否则申诉将不予以受理。

(3) 组织委员会将在收到申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之内受理,并认真核查和处理。

六、 其他

本大赛规程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组织委员会所有。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组织委员会

上一篇:删除虚拟网关DeleteVirtualGateway 下一篇:doxygen是什么

华为云

面向未来的智能世界,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成功的关键是以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全数字化、全云化、AI驱动,一切皆服务。

华为云将持续创新,携手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致力于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