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认证证书 合规证书 华为云服务及平台通过了多项国内外权威机构(ISO/SOC/PCI等)的安全合规认证,用户可自行申请下载合规资质证书。 合规证书如下图所示。 图1 合规证书下载 资源中心 华为云还提供以下资源来帮助用户满足合规性要求,具体请查看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如下图所示。
来验证CloudPond和华为云区域通用可用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数据保护技术 CloudPond整体上继承华为云数据安全治理要求。详见华为云数据安全白皮书。 数据安全传输:数据在CloudPond和中心云之间传输数据时均进行了加密。
如果您有更多配置需求,请联系华为云团队进一步沟通。 父主题: 场地安装
支持必选服务ECS、EVS、VPC、EIP部署至边缘小站,为您提供在本地使用华为云基础云服务资源的便利。 在CloudPond上部署云市场相关应用,将华为云生态无缝拓展到边缘(即将上线)。 除了上述提到的必选服务和可选服务,CloudPond还支持各类管理、监控、安全和迁移服务。
如果暂时不满足要求也无妨,您可以先进行线上注册边缘小站和在线订购,随后由华为云技术支持团队与您联系沟通场地工勘事宜,您再进行相应整改即可。 约束与限制 系统默认一个华为云账号最多注册10个边缘小站。如果您需要创建更多个边缘小站,请申请扩大配额。 操作步骤 登录管理控制台。
如果暂时不满足要求也无妨,您可以先进行线上注册边缘小站和在线订购,随后由华为云技术支持团队与您联系沟通场地工勘事宜,您再进行相应整改即可。 约束与限制 系统默认一个华为云账号最多注册10个边缘小站。如果您需要创建更多个边缘小站,请申请扩大配额。 操作步骤 登录管理控制台。
创建新的VPC并配置新的子网 操作步骤 使用已购买CloudPond的华为云账号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已部署了CloudPond的对应华为云region。 选择“网络 > 虚拟私有云VPC”,进入网络控制台。
CloudPond云边组网最佳实践 背景信息 CloudPond将华为云基础设施和云服务,通过分布式云相关创新技术带入政企用户本地数据中心。
将数据面的EIP移出共享带宽 操作步骤 使用已购买CloudPond的华为云账号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已部署了CloudPond的对应华为云region。 选择“网络 > 虚拟私有云VPC”,进入网络控制台。
线上付款 操作场景 当您的场地已满足CloudPond安装要求,且华为云侧已完成订单评估和审核,订单状态将更新为“待付款”,此时请您完成线上付款。 前提条件 华为云侧已完成订单评估和审核,订单状态将更新为“待付款”。 操作步骤 登录管理控制台。
CloudPond基础设施安全 华为云致力于打造可信云平台,CloudPond整体上继承了华为云安全建设规范,具体安全方案细节请参见华为云安全白皮书。
CloudPond硬件和软件安装的所有操作均由华为云技术支持团队完成,您只需安排支持人员对接和协助即可,如提供设备供电,网络可用性保障等。 父主题: 场地安装
华为云客服人员收到工单后会核实配置信息,安排进行专线资源的对接工作。 在配置工作完成后,用户将可以在云边之间不依赖现有的共享带宽和公网IP进行通信,可直接使用专线进行数据互通。 父主题: 操作汇总
退订 请您将具体需求与华为云销售团队责任人进行沟通,并一同安排后续流程。 续费 CloudPond三年合同到期后,如有续约需求,可与华为云销售团队进行沟通。 如果用户使用了CloudPond可选云服务或其他中心云服务,请根据华为云各服务的续费模式进行续费。
华为云代维基础设施,并支持其规模无缝扩展。 “代维”指华为云负责CloudPond的维护工作。 图4 SaaS应用分发
发生网络中断时,华为云运维团队将协助您定位问题,尽快消除网络故障。 网络闪断:部分云服务的监控数据可能会发生丢失,CloudPond和中心云之间的数据互通会出现短暂问题,网络恢复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配置数据中心公网资源供CloudPond使用 操作步骤 使用已购买CloudPond的华为云账号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页面右上角的“工单 > 新建工单”。 在“新建工单”页面,在问题所属产品/服务的搜索框中输入CloudPond,并找到“CloudPond云服务”,如图1所示。
如发现不满足的情况,您可以先进行线上注册边缘小站和提交订单,随后由华为云技术支持团队与您联系沟通场地工勘事宜,您再进行相应整改即可。 父主题: 场地安装
产品优势 边云同构,体验一致 利用华为云擎天架构的独特优势,用户在CloudPond能够获得与中心云一致的体验。网络、运行环境和管理体系在边云保持一致。同时,通过VPC跨中心和边缘部署,便于用户在多场景下的服务和数据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