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内容精选

  • 大区/跨区带宽使用场景(中心网络) 本示例中,以云连接中接入ER为例: 连接ER1和ER2:ER1位所在区域为华东-上海一,ER2所在区域为华南-广州,华东-上海一和华南-广州都属于中国大陆大区,因此连接ER1和ER2的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大区带宽。 连接ER1和ER3:ER1位所在区域为华东-上海一,ER3所在区域为中国-香港,华东-上海一属于中国大陆大区,中国-香港属于亚太大区,因此连接ER1和ER3的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跨区带宽。 本端大区:选择ER1所在大区,此处为中国大陆。 对端大区:选择ER3所在大区,此处为亚太。 本端也可以选择ER3所在大区,对端选择ER1所在大区,本端和对端不做严格区分,只要确保两端的ER均已接入带宽中即可。 连接ER2和ER3:ER2位所在区域为华南-广州,ER3所在区域为中国-香港,华南-广州属于中国大陆大区,中国-香港属于亚太大区,因此连接ER2和ER3的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跨区带宽。 本端大区:选择ER2所在大区,此处为中国大陆。 对端大区:选择ER3所在大区,此处为亚太。
  • 跨区带宽使用场景(GEIP) 本示例中,以GEIP绑定至ECS为例: GEIP绑定的ECS所在区域为中国-香港,GEIP接入点为华东-杭州,中国-香港属于亚太大区,华东-杭州属于中国大陆大区 ,因此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跨区带宽。 本端大区:选择ECS所在大区,此处为亚太。 对端大区:选择GEIP接入点所在大区,此处为中国大陆。 本端必须选择GEIP绑定资源所在的大区,对端选择GEIP接入点所在的大区,请务必确保本端和对端大区选择正确。 图3 跨区带宽使用场景(GEIP)
  • 操作步骤 进入购买带宽加油包页面。 按照提示配置参数。 表1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取值样例 区域 不同区域的资源之间内网不互通。请选择靠近您客户的区域,可以降低网络时延、提高访问速度。 华东-上海一 名称 带宽加油包的名称。 输入长度范围1到64位。名称内容只能由中文、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中划线、点组成。 bandpkg-001 当前带宽 加油包的作用带宽。 Bandwidth-001 新增带宽大小 需要增加的带宽大小,单位Mbit/s。 10 生效类型 带宽加油包支持即时生效和固定生效。 固定生效 到期时间 当选择即时生效时,需要设置此参数,即带宽加油包生效的结束时间,按天计算。 加油包有效期必须在带宽的有效期内。该购买操作成功后,带宽加油包将立即生效。 - 有效期 当选择固定生效时,需要设置此参数,即带宽加油包生效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按天计算。 加油包有效期必须在带宽的有效期内。该购买操作成功后,带宽加油包在设置的有效期内生效。 - 单击“立即购买”。 在产品配置信息确认页面,再次核对带宽加油包信息。 单击“去支付”,进入订单支付页面,确认订单信息,单击“确认”。
  • 操作步骤 进入购买全域公网带宽页面。 根据界面提示,配置全域公网带宽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参数说明 取值样例 计费模式 计费模式包含:按需计费。 按需计费 区域 必选参数。 全域弹性公网IP的区域需要和全域公网带宽的区域保持一致,才可以将该全域弹性公网IP添加到全域公网带宽内。 区域参见如何选择区域。 华东-上海一 接入城域 必选参数。 全域弹性公网IP的接入城域需要和全域公网带宽的接入城域保持一致,才可以将该全域弹性公网IP添加到全域公网带宽内。 上海城域 线路 必选参数。 全域公网带宽默认支持动态BGP线路。 - 带宽类型 带宽类型包含:标准带宽。 标准带宽 计费方式 按需计费方式包含如下: 按传统型95计费 按传统型95计费 保底百分比 根据用户已选择的计费方式,自动生成保底百分比配置参数。 20% 带宽大小 必选参数。 选择全域公网带宽的大小,单位为Mbit/s。 100 全域公网带宽名称 可选参数。 输入全域公网带宽的名称。要求如下: 长度范围为0~64位。 名称由中文、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_)、中划线(-)、点(.)组成。 ibw-test 企业项目 购买全域公网带宽时,可以将全域公网带宽加入已启用的企业项目。 企业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按企业项目管理云资源的方式,帮助您实现以企业项目为基本单元的资源及人员的统一管理,默认项目为default。 关于创建和管理企业项目的详情,请参见《企业管理用户指南》。 default 标签 用于标识全域公网带宽。包括键和值。 标签的命名规则请参考表2。 键:geip_1.1 值:10 描述 全域公网带宽的描述信息,可以定义全域公网带宽的用途及使用场景。非必填项。 - 表2 全域公网带宽标签命名规则 参数 规则 样例 键 不能为空。 对于同一全域公网带宽键值唯一。 长度不超过36个字符。 由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中划线、中文字符组成。 geip_1.1 值 长度不超过43个字符。 由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点、中划线、中文字符组成。 10 基本信息设置完成后,单击“下一步”。 在产品配置信息确认页面,再次核对全域公网带宽的信息,阅读并勾选“弹性公网IP服务声明”。确认无误后,单击“提交”。 返回全域公网带宽列表页面。 在全域公网带宽列表页面,查看全域公网带宽状态。 当全域公网带宽状态为“正常”时,表示创建成功。
  • 跨区带宽使用场景(GEIP) 本示例中,以GEIP绑定至ECS为例: GEIP绑定的ECS所在区域为中国-香港,GEIP接入点为华东-杭州,中国-香港属于亚太大区,华东-杭州属于中国大陆大区 ,因此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跨区带宽。 本端大区:选择ECS所在大区,此处为亚太。 对端大区:选择GEIP接入点所在大区,此处为中国大陆。 本端必须选择GEIP绑定资源所在的大区,对端选择GEIP接入点所在的大区,请务必确保本端和对端大区选择正确。 图3 跨区带宽使用场景(GEIP)
  • 大区/跨区带宽使用场景(中心网络) 本示例中,以云连接中接入ER为例: 连接ER1和ER2:ER1位所在区域为华东-上海一,ER2所在区域为华南-广州,华东-上海一和华南-广州都属于中国大陆大区,因此连接ER1和ER2的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大区带宽。 连接ER1和ER3:ER1位所在区域为华东-上海一,ER3所在区域为中国-香港,华东-上海一属于中国大陆大区,中国-香港属于亚太大区,因此连接ER1和ER3的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跨区带宽。 本端大区:选择ER1所在大区,此处为中国大陆。 对端大区:选择ER3所在大区,此处为亚太。 本端也可以选择ER3所在大区,对端选择ER1所在大区,本端和对端不做严格区分,只要确保两端的ER均已接入带宽中即可。 连接ER2和ER3:ER2位所在区域为华南-广州,ER3所在区域为中国-香港,华南-广州属于中国大陆大区,中国-香港属于亚太大区,因此连接ER2和ER3的全域互联带宽应该选择跨区带宽。 本端大区:选择ER2所在大区,此处为中国大陆。 对端大区:选择ER3所在大区,此处为亚太。
  • 共享带宽的使用限制 共享带宽只能加入按需计费的EIP。 共享带宽支持按带宽计费、增强型95计费。按带宽计费5Mbit/s起售,增强型95计费300Mbit/s起售。 通用可用区的共享带宽不支持添加边缘可用区的EIP,边缘可用区的共享带宽也不支持添加通用可用区的EIP。 关于边缘可用区和普通可用区的区别请参考《智能边缘小站用户指南》。 包年包月共享带宽到期释放,EIP会被移出共享带宽并按照加入共享带宽之前的模式计费。 当共享带宽的计费方式选择“按增强型95计费”,保底百分比为20%,不支持修改。 共享带宽不支持跨账号使用。 独享带宽与共享带宽不支持直接互相转换,但针对按需计费的弹性公网IP,您可以购买一个共享带宽,进行如下操作: 将弹性公网IP添加到共享带宽,则弹性公网IP使用共享带宽。 将弹性公网IP移出共享带宽,则弹性公网IP使用独享带宽。 工单提交请参见提交工单。
  • 排查步骤 根据以下排查思路,如果解决完某个可能原因后,问题仍未解决,请继续排查其他可能原因。如果以下方法均不能解决您的疑问,请提交工单寻求更多帮助。 图1 排查思路 确定带宽是否超过限制 查看带宽的监控数据。 查看出入云带宽和带宽使用率等数据是否有超带宽,查看方法请参考导出监控指标。 查看带宽超限事件。 查看方法请参考查询EIP独享带宽历史超限情况。 如果未设置EIP带宽超限事件,请设置EIP带宽超限事件。当系统出现异常丢包或卡顿情况,您就可以通过“事件监控”查看EIP独享带宽历史超限详情。 偶尔短暂的超带宽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可以忽略。如果持续超带宽或者多次瞬时超带宽,可参考步骤2排查处理。 带宽超限处理方法 流量突发可能会导致带宽瞬时超出上限,造成云服务器丢包。 建议您确认流量突发是否正常: 1. 正常流量突发,建议参考修改带宽提升带宽。 2. 非正常流量突发(比如攻击类流量导致的超带宽等),可参考系统资源被占用进行处理。 带宽未超限处理方法 根据步骤1中数据排查结果,带宽未超过限制,或未超过购买时的带宽大小,您可以考虑如下处理方法。 排查云监控告警设置是否异常 云监控设置EIP带宽超限告警时,告警策略设置不合理,系统将发送异常的带宽超限告警信息。解决方法请参考云监控告警设置异常。 EIP连接异常 EIP已绑定EIP,但是无法连接到Internet。解决方法请参考EIP连接出现问题时,如何排查?。
  • 请求参数 表2 请求Header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X-Auth-Token 是 String 用户Token。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表3 请求Body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band_width_size 是 Integer 小于等于300Mbit/s:默认最小增长步长为1Mbit/s。 300Mbit/s~1000Mbit/s:默认最小增长步长为50Mbit/s。 大于1000Mbit/s:默认最小增长步长为500Mbit/s。
  • 什么是入云带宽和出云带宽? 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一般指的是1秒钟)内能传输的数据量,带宽数值越大表示传输能力越强,即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越多。带宽分为公网带宽和内网带宽。 公网带宽是指华为云到Internet之间的网络带宽流量。公网带宽分为出云带宽和入云带宽。本文主要介绍出云带宽和入云带宽,具体内容参见表1。 图1 入云带宽和出云带宽 表1 出云带宽和入云带宽 带宽类别 描述 出云带宽 从华为云流出到Internet方向的带宽。例如,云服务器对外提供访问,或者在外网的FTP客户端下载云服务器内部的资源等方式都是使用出云带宽。 目前,华为云仅对出云带宽收取费用。 说明: 如果您需要查看带宽使用情况,请参见查看监控指标。 如果您需要查看带宽的计费详情,请参见费用账单。 入云带宽 从Internet流入华为云方向的带宽。例如,在云服务器内部下载外部网络资源,或者在外网的FTP客户端上传云服务器内部的资源等方式都是使用入云带宽。 入云带宽的最大值受用户购买的出云带宽值影响,带宽限速规则如下: 若您的带宽大小小于或等于10Mbit/s,则入云方向带宽为10Mbit/s,出云方向带宽大小为您的实际带宽大小。 若您的带宽大小大于10Mbit/s,则出云方向和入云方向带宽相同,都等于您的实际带宽大小。 上述带宽限速规则不适用华北-北京一、华东-上海二区域。 父主题: 带宽类
  • 排查思路 以下排查思路根据原因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建议您从高频率原因往低频率原因排查,从而帮助您快速找到问题的原因。 如果解决完某个可能原因仍未解决问题,请继续排查其他可能原因。 图1 排查思路 表1 排查思路 可能原因 详细说明 处理措施 系统资源被占用 当系统资源被占用可能会导致CPU或带宽利用率过高,从而使系统出现卡顿或网络断开的情况。 解决方法请参考系统资源被占用。 云监控告警设置异常 云监控设置EIP带宽超限告警时,告警策略设置不合理,系统将发送异常的带宽超限告警信息。 解决方法请参考云监控告警设置异常。 EIP连接异常 弹性云服务器已绑定EIP,但是无法连接到Internet。 解决方法请参考EIP连接出现问题时,如何排查?。
  • 如何测试VPN速率情况? 当测试环境为已创建VPN连接,并在VPN连接的本端子网下创建ECS,并使其相互能够ping通的情况下,测试VPN的速率情况。 当用户购买的VPN网关的带宽为200Mbit/s时,测试情况如下。 互为对端的ECS都使用Windows系统,测试速率可达180Mbit/s,使用iperf3和filezilla(是一款支持ftp的文件传输工具)测试均满足带宽要求。 基于TCP的FTP协议有拥塞控制机制,180Mbit/s为平均速率,且IPsec协议会增加新的IP头,因此10%左右的速率误差在网络领域是正常现象。 使用iperf3客户端测试结果截图如图1所示。 图1 200M带宽客户端iperf3测试结果 使用iperf3服务器端测试结果截图如图2所示。 图2 200M带宽服务端iperf3测试结果 互为对端的ECS都使用Centos7系统,测试速率可达180M,使用iperf3测试满足带宽要求。 服务器端ECS使用Centos7系统,客户端使用Windows系统,测试速率只有20M左右,使用iperf3和filezilla测试均不能满足带宽要求。 原因在于Windows和Linux对TCP的实现不一致,导致速率慢。所以对端ECS使用不同的系统时,无法满足带宽要求。 使用iperf3测试结果截图如图3所示。 图3 互为对端的ECS系统不同时iperf3测试结果 假设用户购买的VPN网关的带宽为1000Mbit/s, 用户购买的VPN网关为网关的整体吞吐能力,即该VPN网关下所有VPN连接的带宽之和。在大带宽场景下,由于主机的转发性能限制,需要使用多台主机构建多条流量才能充分利用网关的带宽。这种场景下对ECS的配置要求也很高,建议ECS的网卡支持2G以上的带宽。具体ECS的规格可参见ECS规格。 测试总结:综上测试结果,云网关能够满足带宽速率要求,但是建议两端主机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统,并且网卡要达到配置要求。 父主题: 带宽与网速
  • 如何测试VPN速率情况? 假设测试环境VPN连接已经创建,在VPN连接两端VPC的本端子网下分别创建ECS,并使两个VPC之间的ECS相互能够ping通的情况下,测试VPN的速率情况。 当用户购买的VPN网关的带宽为200Mbit/s时,测试情况如下。 互为对端的ECS都使用Windows系统,测试速率可达180Mbit/s,使用iperf3和filezilla(是一款支持ftp的文件传输工具)测试均满足带宽要求。 基于TCP的FTP协议有拥塞控制机制,180Mbit/s为平均速率,且IPsec协议会增加新的IP头,因此10%左右的速率误差在网络领域是正常现象。 使用iperf3客户端测试结果截图如图1所示。 图1 200M带宽客户端iperf3测试结果 使用iperf3服务器端测试结果截图如图2所示。 图2 200M带宽服务端iperf3测试结果 互为对端的ECS都使用Centos7系统,测试速率可达180M,使用iperf3测试满足带宽要求。 服务器端ECS使用Centos7系统,客户端使用Windows系统,测试速率只有20M左右,使用iperf3和filezilla测试均不能满足带宽要求。 原因在于Windows和Linux对TCP的实现不一致,导致速率慢。所以对端ECS使用不同的系统时,无法满足带宽要求。 使用iperf3测试结果截图如图3所示。 图3 互为对端的ECS系统不同时iperf3测试结果 假设用户购买的VPN网关的带宽为1000Mbit/s。 部分区域默认仅支持300M带宽。如果需要更大带宽,您可以先申请300M带宽,然后进行带宽扩容。 用户购买的VPN网关为网关的整体吞吐能力,即该VPN网关下所有VPN连接的带宽之和。在大带宽场景下,由于主机的转发性能限制,需要使用多台主机构建多条流量才能充分利用网关的带宽。这种场景下对ECS的配置要求也很高,建议ECS的网卡支持2G以上的带宽。具体ECS的规格可参见ECS规格。 测试总结:综上测试结果,云网关能够满足带宽速率要求,但是建议两端主机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统,并且网卡要达到配置要求。 父主题: 带宽与网速
  • 带宽与上传下载速率是什么关系? 带宽单位用bps(bit/s),表示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位数。下载速率单位用Bps(Byte/s)表示,表示每秒钟传输的字节数。 1Byte(字节)=8bit(位),即下载速率=带宽/8 通常1M带宽即指1Mbps=1000Kbps=1000/8KBps=125KBps。一般情况下,考虑到还有其他损耗(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等),实际速率一般小于这个速率。 父主题: 带宽类
  • 独享带宽与共享带宽有何区别? 独享带宽:只针对一个弹性公网IP进行限速,该弹性公网IP只能被一个云资源(弹性云服务器、NAT网关、弹性负载均衡等)使用。 共享带宽:可以针对多个弹性公网IP进行集中限速,带宽可以添加多个按需计费的弹性公网IP。弹性公网IP添加和移出共享带宽对业务不产生影响。 独享带宽与共享带宽不支持直接互相转换,但针对按需计费的弹性公网IP,您可以购买一个共享带宽,进行如下操作: 将弹性公网IP添加到共享带宽,则弹性公网IP使用共享带宽。 将弹性公网IP移出共享带宽,则弹性公网IP使用独享带宽。 父主题: 带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