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ema GaussDB的Schema如下表所示。 数据库禁止在提供功能接口的Schema下创建用户的业务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表、函数等(dbe_*, pkg_*)。 表1 GaussDB支持的Schema Schema名称 描述 dbe_perf DBE_PERF Schem
查看GaussDB支持的SQL语句的帮助 查看GaussDB支持的SQL语句的帮助 例如,查看GaussDB支持的所有SQL语句: 1 2 3 4 5 6 gaussdb=# \h Available help: ABORT
Middle East and Africa 2 | Americas 3 | Asia (4 rows) 可以用\pset命令以不同的方法显示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omm@[local] gaussdb=#
命令参考 详细的gsql参数请参见表1、表2、表3和表4。 表1 常用参数 参数 参数说明 取值范围 -c, --command=COMMAND 声明gsql要执行一条字符串命令然后退出。 - -d, --dbname=DBNAME 指定想要连接的数据库名称。 另外,gsql允许
sendto(3, "Q\0\0\0\25SELECT VERSION()\0", 22, MSG_NOSIGNAL, NULL, 0) = 22 poll([{fd=3, events=POLLIN|POLLERR}], 1, -1) = 1 ([{fd=3, revents=POLLIN}])
(在gs_loader客户端)创建数据文件data.cs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OK,,2007-07-8 2,OK,,2008-07-8 3,OK,,2009-07-8 4,OK,,2007-07-8 43,DISCARD
附录 扩展函数 美元引用的字符串常量 DATABASE LINK 父主题: SQL参考
最佳实践 表设计最佳实践 SQL查询最佳实践 数据倾斜查询最佳实践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转换 声明语法 基本语句 动态语句 控制语句 事务语句 其他语句 游标 高级包 Retry管理 调试
附录 扩展函数 扩展语法 美元引用的字符串常量 DATABASE LINK 父主题: SQL参考
最佳实践 表设计最佳实践 SQL查询最佳实践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转换 数组、集合和record 声明语法 基本语句 动态语句 控制语句 事务管理 其他语句 游标 高级包 Retry管理 调试 package
开发设计建议 概述 数据库设计规范 数据库编程规范 客户端编程规范
自治事务 自治事务(Autonomous Transaction),在主事务执行过程中新启的独立的事务。自治事务的提交和回滚不会影响主事务已提交的数据,同时自治事务也不受主事务影响。 自治事务在存储过程、函数、匿名块和package中定义,用PRAGMA AUTONOMOUS_TRANSACTION关键字来声明。
SQL调优指南 SQL调优的唯一目的是“资源利用最大化”,即CPU、内存、磁盘IO三种资源利用最大化。所有调优手段都是围绕资源使用开展的。所谓资源利用最大化是指SQL语句尽量高效,节省资源开销,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比如做典型点查询的时候,可以用seqscan+filter
开发设计建议 概述 数据库设计规范 数据库编程规范 客户端编程规范
SQL调优指南 SQL调优的唯一目的是“资源利用最大化”,即CPU、内存、磁盘IO、网络IO四种资源利用最大化。所有调优手段都是围绕资源使用开展的。所谓资源利用最大化是指SQL语句尽量高效,节省资源开销,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比如做典型点查询的时候,可以用seqscan+f
自治事务 自治事务(Autonomous Transaction),在主事务执行过程中新启的独立的事务。自治事务的提交和回滚不会影响主事务已提交的数据,同时自治事务也不受主事务影响。 自治事务在存储过程、函数和匿名块中定义,用PRAGMA AUTONOMOUS_TRANSACTION关键字来声明。
and Africa 3 | Asia (4 rows)) PROMPT3 当执行COPY命令,并期望在终端输入数据时(例如,COPY FROM STDIN),显示提示符。 使用变量PROMPT3显示COPY提示符: 1 2 3 4 5 6 7 gaussdb=#
和gsql命令可以自由地在一行里面混合。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一条元命令的参数不能延续超过行尾。 元命令 元命令的详细说明请参见表1、表2、表3、表4、表6、表8、表9、表10、表12。 以下命令中所提到的FILE代表文件路径。此路径可以是绝对路径(如/home/gauss/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