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内容精选

  • 编辑集群 在集群列表页面,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概览页面。 单击“编辑概览”即可编辑集群信息,支持配置资源限制和网络访问配置信息。 资源限制 配置集群的资源限制策略,主要用于控制用户对集群资源的使用,相关参数说明如表2。 表2 资源限制 参数项 说明 用户最大创建环境数量 单个用户使用该集群可以创建的最大环境数量。 说明: 不配置时默认无限制,当用户创建的环境数量达到该参数设置的最大值时,无法继续创建环境。 环境最长延期时间(天) 环境创建、续期时可以选择的最大时间。 说明: 不配置时默认无限制,建议评估环境使用时间后合理设置最大延期的时间,当环境到期后,系统会自动停止环境中的容器实例,以达到释放节省资源的目的,环境停止后,可以通过续期操作设置环境新的延期时间,再重新启动环境中的容器实例。 容器默认CPU(vCPUs) 新建模板、环境时添加微服务时容器CPU的默认值。 说明: 不配置时默认无限制。 容器最大CPU(vCPUs) 新建模板、环境时添加微服务时容器CPU允许设置的最大值。 说明: 不配置时默认无限制。 容器默认内存(MB) 新建模板、环境时添加微服务时容器内存的默认值。 说明: 不配置时默认无限制。 容器最大内存(MB) 新建模板、环境时添加微服务后容器内存允许设置的最大值。 说明: 不配置时默认无限制。 网络访问配置 K8s集群部署的服务在默认情况下只能在集群内部的网络访问,如果需要将服务暴露到集群外部访问,需要设置集群的网络访问配置。 在集群配置信息页面,打开“外部访问开关”,然后选择外部访问方式、访问入口节点,单击“确定”保存后生效。 参数项 说明 外部访问 开启集群外部访问,服务能够提供公网访问能力。 说明: 外部访问功能打开后,系统会自动分配集群节点的端口,范围为30000~32767,请确保该范围内的端口没有被占用,否则可能会出现网络访问不通。 外部访问方式 目前支持Nodeport和Istio两种外部访问方式: Nodeport通过每个节点上的 IP 和静态端口暴露服务,支持四层负载均衡访问。 Istio通过安装istio控制面为已部署的服务建立网络。istio能支持四层、七层协议访问,具路由控制等高级功能。 说明: 使用Istio外部访问方式,需要提前在集群中安装好Istio,推荐使用华为云应用网格服务。 如需手动配置,请参考Istio官方文档进行安装,建议使用default配置组合。 Istio安装官方文档。 Istio版本支持状态。 访问入口节点 选择CCE集群的节点作为外部网络访问的入口节点。 SSL认证 选择Istio外部访问时,可以通过配置SSL证书来实现https安全访问。
  • 编排模板 在模板编排页面,可以编排需要部署的微服务和中间件的完整信息。 请根据环境的依赖关系,合理编排阶段,将不同的微服务编排到不同的阶段。 请保证集群具有拉取镜像的权限,否则服务会部署失败。 尽量避免修改系统提供的开源中间件的默认配置,否则中间件可能部署失败。 配置阶段 单击,可以为模板添加新的阶段,添加完阶段后,可根据实际需要移动、删除阶段,也可以在阶段下添加微服务和中间件。 操作项 说明 排序阶段 单击不松开,可以移动阶段调整阶段顺序。 说明: 不同阶段之间在部署时按照串行方式进行部署。 同一阶段内的微服务在部署时按照并行方式进行部署。 删除阶段 单击,根据删除提示确认是否删除阶段。 添加组件/系统中间件 阶段添加后,可以为阶段添加组件/系统中间件,并根据需要配置组件/系统中间件的各项属性。 操作项 说明 添加组件/系统中间件 单击,可选择添加组件/中间件。 排序组件/系统中间件 单击不松开,可移动调整组件/中间件的顺序。 删除组件/系统中间件 单击,可删除组件/中间件。 配置组件 单击组件名称,展开组件信息配置面板,可以为当前组件配置具体信息,相关参数如表1。 表1 配置说明 参数项 说明 组件 组件的名称。 选择配置 选择组件需要使用的配置,需提前在配置中心创建,包含配置文件、环境变量、启动脚本等。 产物 选择组件部署时使用的容器镜像。 服务端口 协议 请根据业务的协议类型选择。支持HTTPS、HTTP、TCP三种协议类型的选择。 容器端口 程序启动后监听的端口。 公网访问 打开公网访问开关后,组件可以通过集群配置的外部访问方式对外暴露服务。 URL匹配规则 开启公网访问后可配置。 前缀匹配:只需前缀相同即可匹配上,如:URL映射为/health时,/healtha、/healthz都可以成功匹配。 完全匹配:只有完全匹配上才能生效,如:URL映射为/health时,则必须是此URL才可以成功匹配。 高级配置 工作负载 deployment:无状态负载。 statefulset:有状态负载。 特权模式 开启后容器中将有与内核交互的权限,可能具有安全风险,请谨慎选择。 实例规格 配置微服务实例部署所需的CPU、内存及实例副本数。 健康检查 就绪性探针,用于判断容器内的程序是否健康,支持HTTPS、HTTP、BASH三种类型。 对于HTTPS和HTTP,返回码为200认为程序健康。 对于BASH检查,执行命令返回非0认为程序健康。 存活检查 存活性探针,用于判断容器是否健康,支持HTTPS、HTTP、BASH三种类型。 对于HTTPS和HTTP,返回码为200认为容器健康。 对于BASH检查,执行命令返回非0认为容器健康。 host挂载 用于将集群节点的某个文件挂载到容器内部。 配置中间件 单击中间件,展开中间件信息配置面板,可以为当前中间件配置具体信息,相关参数请参考微服务参数配置。 系统默认提供了开源的mysql、mongo、redis三种中间件,针对不同中间件,需在配置中心创建对应的配置即可使用。 不同系统开源中间件配置创建方法如下: mysql 在“配置中心”页面,单击“新建配置”,进入“配置信息”页面,填写以下环境变量: MYSQL_ROOT_PASSWORD:root用户密码。 mongodb 在“配置中心”页面,单击“新建配置”,进入“配置信息”页面,填写以下环境变量: MONGO_INITDB_ROOT_USERNAME:用户名。 MONGO_INITDB_ROOT_PASSWORD:用户密码。 redis 在“配置中心”页面,单击“新建配置”,进入“配置信息”页面,增加如下配置文件。 文件名称:/usr/local/bin/docker-entrypoint.sh,内容如下: #!/bin/sh set -e # first arg is `-f` or `--some-option` # or first arg is `something.conf` if [ "${1#-}" != "$1" ] || [ "${1%.conf}" != "$1" ]; then set -- redis-server "$@" fi # allow the container to be started with `--user` if [ "$1" = 'redis-server' -a "$(id -u)" = '0' ]; then find . \! -user redis -exec chown redis '{}' + exec gosu redis "$0" "$@" fi exec "$@" --requirepass ${REQUIREPASS} 增加如下环境变量。 INITIAL_PORT:redis端口号。 REQUIREPASS:redis密码。
  • 操作步骤 新建/编辑流水线并配置好镜像构建后,新建任务, 添加“开发者联调”插件,参数说明如表1。 表1 参数说明 参数项 说明 名称 插件名称。 部署类型 联调环境:适用于已有运行中的环境实例的场景,通过插件配置流水线以更新现有环境中的微服务镜像。 动态环境:适用于尚未启动环境实例,仅有服务模板的场景,通过插件配置流水线以实时创建环境实例。 联调环境 静态环境 选择已有的开发者联调环境。 微服务 选择对应静态环境内的微服务。 镜像地址 更新环境使用的镜像地址。可使用“${变量名}”进行参数引用,也可直接输入镜像地址。 自动回滚 开启后,环境部署异常或超时(15分钟超时),会自动回滚至部署前的版本。 动态环境 环境名称 全新动态创建的环境实例名称,不能与已有环境实例名称重复。 集群 选择基础设施中管理的集群,将使用该集群资源创建动态环境。 环境类型 包括以下四种环境: DEV(开发环境)。 SIT(系统集成测试环境)。 UAT(用户验收环境)。 PET(压测环境)。 环境模板 选择环境模板,将使用该模板创建环境。 微服务 选择对应模板内的微服务,会将“镜像地址”部署至该微服务。 镜像地址 创建环境使用的镜像地址。可使用“${变量名}”进行参数引用,也可直接输入镜像地址。 回收策略 开启:流水线运行结束,环境会依据延迟时间进行回收。 关闭:流水线运行结束,环境立即回收。 成功延迟回收时间 流水线执行成功延迟回收时间。流水线运行结束,如果流水线状态是“已完成”,则根据该时间回收环境资源。 失败延迟回收时间 流水线执行失败延迟回收时间。流水线运行结束,如果流水线状态不是“已完成”,则根据该时间回收环境资源。 配置完成后,运行流水线,可实时查看运行进展。 单击开发者联调插件任务,可查看任务运行情况,包括任务日志和任务结果。 任务日志:查看插件任务执行的基本信息,主要包含环境变更、创建的状态。单击“详情”,可跳转至开发者联调环境详情页面。 任务结果:展示当前任务的基本信息,包括:环境信息、负载详情等。单击“刷新”可刷新当前环境、微服务状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