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金属服务器 BMS-RAID概述:各RAID级别性能对比

时间:2023-11-24 17:55:16

各RAID级别性能对比

RAID级别

需要磁盘数

容错能力

IO性能

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利用率

RAID 0

下限:1

上限:RAID卡型号不同,支持的最大数量不同。

不提供容错功能。任意一个成员盘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数据丢失。通过条带化方式同时在多个成员盘中写入数据。RAID 0对于需要高性能但不需要容错的应用场景非常理想。

提供优异的性能。RAID 0将数据分割为较小的数据块并写入到不同的磁盘中,由于可以同时对多个磁盘进行读写,RAID 0提升了IO性能。

成员盘最小容量 x 成员盘个数

100%

RAID 1

2

提供100%的数据冗余能力。当一个成员盘故障时,可以使用RAID组中对应的其他磁盘的数据来运行系统,并重构故障盘。因为一个成员盘的内容会完全备份写入另一个磁盘,所以如果其中一个驱动器出现故障,则不会丢失任何数据。成对的成员盘在任何时候都包含相同的数据。RAID 1组是需要最大容错能力和最小容量要求的应用场景的理想选择。

由于RAID组中的硬盘都是成对出现,写数据时也必须同时写入2份,从而占用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导致性能降低。

成员盘最小容量

50%

RAID 5

下限:3

上限:RAID卡型号不同,支持的最大数量不同。

结合了分布式奇偶校验和磁盘条带化。奇偶校验在不需要备份全部磁盘内容的情况下,为1个磁盘提供了冗余特性。当一个成员盘故障时,RAID卡使用奇偶校验数据来重建所有丢失的信息。RAID 5使用较小的系统开销为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容错能力。

提供了较高的数据吞吐能力。由于成员盘上同时保留常规数据和校验数据,每个成员盘都可以独立读写,再加上完善的Cache算法,使得RAID 5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都有出色的性能表现。

成员盘最小容量 x ( 成员盘个数 - 1 )

(N-1)/N

RAID 6

下限:3

上限:RAID卡型号不同,支持的最大数量不同。

结合了分布式奇偶校验和磁盘条带化。奇偶校验在不需要备份全部磁盘内容的情况下,为2个磁盘提供了冗余特性。当一个成员盘故障时,RAID卡使用奇偶校验数据来重建所有丢失的信息。RAID 6使用较小的系统开销为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容错能力。

在需要高可靠性、高响应率、高传输率的场景下,RAID 6是较为适合的RAID级别,其提供了高数据吞吐量、数据冗余性和较高的IO性能。由于RAID 6需要为每个成员盘写入2套校验数据,导致其在写操作期间性能降低。

成员盘最小容量 x ( 成员盘个数 - 2 )

(N-2)/N

RAID 10

下限:4

上限:RAID卡型号不同,支持的最大数量不同。

使用多个RAID 1提供完整的数据冗余能力。RAID 10对所有需要通过镜像磁盘组提供100%冗余能力的场景都适用。

由RAID 0子组提供高数据传输率的同时,RAID 10在数据存储方面表现优异。IO性能随着子组数量的增加而提升。

成员盘最小容量 x 成员盘个数 / 2

50%

RAID 50

下限:6

上限:RAID卡型号不同,支持的最大数量不同。

使用多个RAID 5的分布式奇偶校验提供数据冗余能力。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情况下,每个RAID 5分组允许1个成员盘故障。

在需要高可靠性、高响应率、高传输率的场景下,RAID 50表现最好。IO性能随着子组数量的增加而提升。

子组容量 x 子组数

(N-M)/N

RAID 60

下限:6

上限:RAID卡型号不同,支持的最大数量不同。

使用多个RAID 6的分布式奇偶校验提供数据冗余能力。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情况下,每个RAID 6分组允许2个成员盘故障。

使用场景与RAID 50类似,但是由于每个成员盘必须写入2组奇偶校验数据,使得在写操作中性能降低,因此RAID 60不适用于大量写入任务。

子组容量 x 子组数

(N-M*2)/N

子组数:子RAID的个数。例如RAID 50由两个RAID 5组成,则子组数为2。

N为RAID成员盘的个数,M为RAID的子组数。

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bms/bms_umn_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