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用户手册

  • 步骤3:调用服务 在Postman左侧导航栏中单击“execGremlinQuery”配置文件。 登录我的凭证,获取“华北-北京四”区域的项目ID,替换配置文件URL中的{project_id}。 登录 知识图谱服务 管理控制台,在图谱管理页面,单击图谱卡片,进入图谱详情页,复制图谱ID替换配置文件URL中的{kg_id}。 图5 图谱ID 单击“Headers”配置项。将获取的Token复制到“X-Auth-Token”的参数值中。 图6 填写Token 单击“Body”配置项,修改配置文件内容,也可以直接使用下图中提供的语句。其中,command参数为必填项,需要输入查询语句。 图7 修改配置文件 单击“Send”,发送请求,获取调用结果。 图8 响应结果
  • 步骤2:Token认证鉴权 Token是用户的访问令牌,承载了用户的身份、权限等信息,用户调用API接口时,需要使用Token进行鉴权。 在Postman左侧导航栏中单击“get-token”配置文件。 单击“Body”配置项。填写用户名、密码、账号名。 请登录“我的凭证”页面,复制 IAM 用户名、账号名至username、domainname参数处,并填写密码。 图3 Token认证鉴权 单击“Send”,发送请求,获取并复制Token。 获取返回结果“Headers”中的“X-Subject-Token”即为Token。Token有效期为24小时。 图4 获取Token
  • KG权限 默认情况下,管理员创建的IAM用户没有任何权限,需要将其加入用户组,并给用户组授予策略或角色,才能使得用户组中的用户获得对应的权限,这一过程称为授权。授权后,用户就可以基于被授予的权限对云服务进行操作。 KG部署时通过物理区域划分,为项目级服务,需要在各区域(如华北-北京四)对应的项目(cn-north-4)中设置策略,并且该策略仅对此项目生效,如果需要所有区域都生效,则需要在所有项目都设置策略。访问KG时,需要先切换至授权区域。 如表1 所示,包括了KG的所有系统角色。 表1 KG系统角色 角色名称 描述 NLP Administrator 知识图谱 服务的管理员权限。
  • 如何访问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服务提供了Web化的服务管理平台,即管理控制台和基于HTTPS请求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管理方式。 管理控制台方式 KG服务提供了简洁易用的管理控制台,包含配置数据源、图谱本体、信息抽取、知识映射、知识融合、图谱质检等功能,您可以在管理控制台完成您的知识图谱创建与管理。 使用KG服务管理控制台,需先注册华为云。如果您已注册华为云,可登录KG服务管理控制台。如果未注册,请参见注册账号。 API方式 如果您需要将KG服务集成到第三方系统,用于二次开发,请使用API方式访问KG服务,具体操作和API详细描述,请参见知识图谱API参考。
  • 相关操作 如果需变更资产配额,可以在“已购资源”页面,选择目标区域,并单击“增加配额”,添加资产配额购买,详细说明请参见增加配额。 如果购买的包周期版本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可以在“已购资源”页面,选择目标区域,并单击“续费”,延长当前包周期资源的使用期限,详细说明请参见续费。 如果不再使用 安全云脑 ,可以在“总览”页面右上角的版本信息中,单击“退订”或“取消”,退订相应安全云脑服务,详细说明请参见退订。
  • 安全评分 “安全评分”板块根据不同版本的 威胁检测 能力,评估整体资产安全健康得分,可快速了解未处理风险对资产的整体威胁状况,如图2。 图2 安全评分 安全评分每天凌晨2:00自动更新,也支持通过单击“重新检测”来进行实时更新。 分值范围为0~100,分值越大表示风险越小,资产更安全,安全分值详细说明请参见安全评分。 分值环形图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威胁等级。例如,黄色对应“中危”。 资产风险修复,并手动刷新告警事件状态后,安全评分实时更新。资产安全风险修复后,也可以直接单击“重新检测”,重新检测资产并进行评分。 资产安全风险修复后,为降低安全评分的风险等级,需手动忽略或处理告警事件,刷新告警列表中告警事件状态。 安全评分显示为历史扫描结果,非实时数据,如需获取最新数据及评分,可单击“重新检测”,获取最近的数据。
  • 安全监控 “安全监控”板块展示待处理威胁告警、待修复漏洞、合规检查问题的安全监控统计数据。 图3 安全监控 表2 安全监控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参数说明 威胁告警 呈现近7天内本账号所有工作空间内未处理威胁告警,可快速了解资产遭受的威胁告警类型和数量,呈现威胁告警的统计结果。统计信息更新频率为每5分钟更新一次。 此处严重等级含义如下: 致命:即致命风险,表示您的资产中检测到了入侵事件,建议您立即查看告警事件的详情并及时进行处理。 高危:即高危风险,表示资产中检测到了可疑的异常事件,建议您立即查看告警事件的详情并及时进行处理。 其他:即其他类型(中危、低危、提示)风险,表示服务器中检测到了有风险的异常事件,建议您及时查看该告警事件的详情。 单击威胁告警模块,系统将列表实时呈现近7天内TOP5的威胁告警事件,可快速查看威胁告警详情,监控威胁告警状况。 列表呈现近7天TOP5的威胁告警事件的信息,包括威胁告警名称、告警等级、资产名称、告警发现时间。 如果列表显示内容为空,表示近7天无威胁告警事件。 图4 查看实时威胁告警 漏洞 展示您本账号所有工作空间内资产中TOP5漏洞类型,以及近7天内还未修复的漏洞总数和不同漏洞风险等级对应的数量。统计信息更新频率为每5分钟更新一次。 此处严重等级含义如下: 高危:即高危风险,表示资产中检测到了漏洞事件,建议您立即查看漏洞事件的详情并及时进行处理。 中危:即中危风险,表示资产中检测到了可疑的异常事件,建议您立即查看漏洞事件的详情并及时进行处理。 其他:即其他类型(低危、提示)风险,表示服务器中检测到了有风险的异常事件,建议您及时查看该漏洞的详情。 单击漏洞模块中的“漏洞类型Top5”栏,系统将列表呈现TOP5(根据某个漏洞影响的主机数量进行排序)的漏洞类型。 此处的TOP等级是根据某个漏洞影响的主机数量进行排序,受影响主机数量越多排名越靠前。 仅当主机中Agent版本为2.0时,才会在“漏洞类型Top5”中显示对应数据。如未显示数据或需要查看TOP5漏洞类型,请将主机将Agent1.0升级至Agent2.0。 图5 漏洞类型 单击漏洞模块中的“实时监控最新漏洞风险事件 Top5”栏,系统将列表实时呈现近7天内TOP5的漏洞事件,可快速查看漏洞详情。 列表呈现当日最新TOP5漏洞事件详情,包括漏洞名称、漏洞等级、资产名称、漏洞发现时间。 如果列表显示内容为空,表示当日无漏洞事件。 图6 查看实时漏洞 合规检查 展示您本账号所有工作空间内资产中存在的合规风险总数量和不同危险等级的合规检查风险对应的数量。统计信息更新频率为每5分钟更新一次。 此处严重等级含义如下: 致命:即致命风险,表示您的资产中检测到了不合规配置,建议您立即查看合规异常事件的详情并及时进行处理。 高危:即高危风险,表示资产中检测到了可疑的异常配置,建议您立即查看合规检查事件的详情并及时进行处理。 其他:即其他类型(中危、低危、提示)风险,表示服务器中检测到了有风险的异常配置,建议您及时查看该合规检查项目的详情。 单击合规检查异常模块,系统将列表实时呈现TOP5的合规检查异常事件,可快速查看合规检查详情。 列表呈现最近一次合规检查中TOP的合规异常事件详情,包括合规检查项目名称、等级、受影响资产数量、发现时间。 如果列表显示内容为空,表示近30天无合规异常事件。 图7 查看合规异常事件
  • 修复验证 漏洞修复后,建议您立即进行验证。 表3 修复验证 验证方式 操作方法 手动验证 通过漏洞详情页面的“验证”,进行一键验证。 执行以下命令查看软件升级结果,确保软件已升级为最新版本。 CentOS/Fedora /Euler/Redhat/Oracle操作系统:rpm -qa | grep 软件名称 Debian/Ubuntu操作系统:dpkg -l | grep 软件名称 Gentoo操作系统:emerge --search 软件名称 在HSS中进行手动执行漏洞检测,查看漏洞修复结果。 自动验证 如果您未进行手动验证,HSS每日凌晨进行全量检测,您修复后需要等到次日凌晨检测后才能查看修复效果。
  • 手动修复系统软件漏洞 对于Web-CMS漏洞、应用漏洞,不支持一键自动修复,您可以参考漏洞详情页面的修复建议,登录服务器手动修复。 漏洞修复命令 进入到漏洞的基本信息页,可根据修复建议修复已经被识别出的漏洞,漏洞修复命令可参见表2。 “Windows系统漏洞”和“Linux系统Kernel类的漏洞”修复完成后需要手动重启,否则系统仍可能为您推送漏洞消息。 不同的漏洞请根据修复建议依次进行修复。 如果同一主机上的多个软件包存在同一漏洞,您只需修复一次即可。 表2 漏洞修复命令 操作系统 修复命令 CentOS/Fedora /Euler/Redhat/Oracle yum update 软件名称 Debian/Ubuntu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软件名称 --only-upgrade Gentoo 请参见漏洞修复建议。 漏洞修复方案 漏洞修复有可能影响业务的稳定性,为了防止在修复漏洞过程影响当前业务,建议参考以下两种方案,选择其中一种执行漏洞修复: 方案一:创建新的虚拟机执行漏洞修复 为需要修复漏洞的E CS 主机创建镜像,详细操作请参见通过云服务器创建整机镜像。 使用该镜像创建新的ECS主机,详细操作请参见通过镜像创建云服务器。 在新启动的主机上执行漏洞修复并验证修复结果。 确认修复完成之后将业务切换到新主机。 确定切换完成并且业务运行稳定无故障后,可以释放旧的主机。如果业务切换后出现问题且无法修复,可以将业务立即切换回原来的主机以恢复功能。 方案二:在当前主机执行修复 为需要修复漏洞的ECS主机创建备份,详细操作请参见创建云服务器备份。 在当前主机上直接进行漏洞修复。 如果漏洞修复后出现业务功能问题且无法及时修复,立即使用备份恢复功能将主机恢复到修复前的状态,详细操作请参见使用备份恢复服务器。 方案一适用于第一次对主机漏洞执行修复,且不确定漏洞修复的影响。新创建的ECS主机建议采用按需计费的方式创建,待业务切换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转换为包周期计费模式。如果漏洞修复不成功可以随时释放以节省开销。 方案二适用于已经有同类主机执行过修复,漏洞修复方案已经比较成熟可靠的场景。
  • 约束与限制 HSS各版本支持的漏洞处理操作请参见支持扫描和修复的漏洞类型。 CentOS 6和CentOS 8官方已停止维护,HSS使用Redhat的补丁公告替代扫描,因此这两个操作系统的漏洞无法修复,建议您切换其他操作系统。 Ubuntu 18.04及以下版本目前已不支持免费补丁更新,需要购买配置Ubuntu Pro后才能安装升级包,未配置Ubuntu Pro会导致漏洞修复失败。 CCE、 MRS 、BMS的主机不能修复内核漏洞,贸然修复可能导致功能不可用。 CCE主机的内核漏洞不支持自动修复,主机安全服务在执行批量自动修复漏洞任务时会自动过滤不修复这类漏洞。 处理漏洞时需保证目标服务器的“服务器状态”为“运行中”、“Agent状态”为“在线”、“防护状态”为“防护中”。
  • 操作场景 当扫描到服务器存在漏洞时,您需要及时根据漏洞的危害程度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处理漏洞,避免漏洞被入侵者利用入侵您的服务器。 不同类型漏洞修复方式不同,请根据漏洞类型选择对应修复方法。漏洞修复方法建议如下: 表1 漏洞修复方法建议 漏洞类型 修复方式建议 Linux软件漏洞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使用安全云脑控制台上的“修复”功能进行修复。 根据界面提供的修复建议进行手动修复。 修复完成后,可通过“验证”功能,快速验证漏洞是否修复成功。 Windows系统漏洞 Web-CMS漏洞 根据界面提供的修复建议进行手动修复。 应用漏洞 执行主机漏洞修复可能存在漏洞修复失败导致业务中断,或者中间件及上层应用出现不兼容等风险,并且无法进行回滚。为了防止出现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建议您通过云备份(CBR)为ECS创建备份,详细操作请参见创建云服务器备份。然后,使用空闲主机搭建环境充分测试,确认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后,再对主机执行漏洞修复。 在线修复主机漏洞时,需要连接Internet,通过外部镜像源提供漏洞修复服务。如果主机无法访问Internet,或者外部镜像源提供的服务不稳定时,可以使用华为云提供的镜像源进行漏洞修复。为了保证漏洞修复成功,请在执行在线升级漏洞前,确认主机中已配置华为云提供的对应操作系统的镜像源,详细的配置操作请参见配置镜像源。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建设管理 表28 安全建设管理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云服务提供商选择 应选择安全合规的云服务提供商,其所提供的 云计算平台 应为其所承载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 应在服务水平协议中规定云服务的各项服务内容和具体技术指标。 应在服务水平协议规定云服务提供商的权限与责任,包括管理范围、职责划分、访问授权、隐私保护、行为准则、违约责任等。 应在服务水平协议中规定服务合约到期时,完整提供云服务客户数据,并承诺相关数据在云计算平台上清除。 应与选定的云服务提供商签署保密协议,要求其不得泄漏云服务客户数据。 供应链管理 应确保供应商的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应将供应链安全事件信息或安全威胁信息及时传达到云服务客户。 应将供应商的重要变更及时传达到云服务客户,并评估变更带来的安全风险,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管理中心 表27 安全管理中心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集中管控 应能对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按照策略做统一管理调度与分配。 应保证云计算平台管理流量与云服务客户业务流量分离。 应根据云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客户的职责划分,收集各自控制部分的审计数据并实现各自的集中审计。 应根据云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客户的职责划分,实现各自控制部分,包括虚拟化网络、虚拟机、虚拟化安全设备等的运行状况的集中监测。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建设管理 表21 安全建设管理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定级和备案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及确定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应保证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应将备案材料报主管部门和相应公安机关备案。 安全方案设计 应根据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及与其他级别保护对象的关系进行安全整体规划和安全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应包含密码技术相关内容,并形成配套文件。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专家对安全整体规划及其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产品采购和使用 应确保网络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确保密码产品与服务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的要求。 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并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 自行软件开发 应将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 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要求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写代码。 应具备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对文档使用进行控制。 应保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测试,在软件安装前对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进行检测。 应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并严格进行版本控制。 应保证开发人员为专职人员,开发人员的开发活动受到控制、监视和审查。 外包软件开发 应在软件交付前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应保证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文档和使用指南。 应保证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和隐蔽信道。 工程实施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应制定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 应通过第三方工程监理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 测试验收 应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并依据测试验收方案实施测试验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应进行上线前的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测试报告,安全测试报告应包含密码应用安全性测试相关内容。 系统交付 应制定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应对负责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应提供建设过程文档和运行维护文档。 等级测评 应定期进行等级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 应在发生重大变更或级别发生变化时进行等级测评。 应确保测评机构的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服务供应商选择 应确保服务供应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与选定的服务供应商签订相关协议,明确整个服务供应链各方需履行的网络安全相关义务。 应定期监督、评审和审核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并对其变更服务内容加以控制。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计算环境 表26 安全计算环境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身份鉴别 当远程管理云计算平台的设备时,管理终端和云计算平台之间应建立双向身份验证机制。 访问控制 应保证当虚拟机迁移时,访问控制策略随其迁移。 应允许云服务客户设置不同虚拟机之间的访问控制策略。 入侵防范 应能检测虚拟机之间的资源隔离失效,并进行告警。 应能检测到非授权新建虚拟机或者重新启用虚拟机,并进行告警。 应能检测恶意代码感染及在虚拟机间蔓延情况,并进行告警。 镜像和快照保护 应针对重要业务系统提供加固的操作系统镜像或操作系统安全加固服务。 应提供虚拟机镜像、快照完整性检验功能,防止虚拟机镜像被恶意篡改。 应采取密码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防止虚拟机镜像、快照中可能存在的敏感资源被非法访问。 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 应确保云服务客户数据、用户个人信息等存储于中国境内,如需出境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 应确保只有在云服务客户授权下,云服务提供商或第三方才具有云服务客户数据的管理权限。 应确保虚拟机迁移过程中重要数据的完整性,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应支持云服务客户部署密钥管理解决方案,保证云服务客户自行实现数据的加解密过程。 数据备份恢复 云服务客户应在本地保存其业务数据的备份。 应提供查询云服务客户数据及备份存储位置的能力。 云服务提供商的 云存储 服务应保证云服务客户数据存在多个可用的副本,各副本之间的内容应保持一致。 应为云服务客户将业务系统及数据迁移到其体云计算平台和本地系统提供技术手段,并协助完成迁移过程。 剩余信息保护 应保证虚拟机所使用的内存和存储空间回收时得到完全清除。 云服务客户删除业务应用数据时,云计算平台将云存储中所有副本删除。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运维管理 表22 安全运维管理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环境管理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机房安全,对机房出入进行管理,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消防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出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应不在重要区域接待来访人员,不随意放置含有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和移动介质等。 资产管理 应编制并保存与保护对象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应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管理,根据资产的价值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 应对信息分类与标识方法作出规定,并对信息的使用、传输和存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介质管理 应将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并对介质的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 设备维护管理 应对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应建立配套设施、软硬件维护方面的管理制度,对其维护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维修和服务的审批、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 信息处理设备应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含有存储介质的设备带出工作环境时其中重要数据应加密。 含有存储介质的设备在报废或重用前,应进行完全清除或被安全覆盖,保证该设备上的敏感数据和授权软件无法被恢复重用。 漏洞和风险管理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安全漏洞和隐患,对发现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及时进行修补或评估可能的影响后进行修补。 应定期开展安全测评,形成安全测评报告,采取措施应对发现的安全问题。 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 应划分不同的管理员角色进行网络和系统的运维管理,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权限。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账户管理,对申请账户、建立账户、删除账户等进行控制。 应建立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策略、账户管理、配置管理、日志管理、日常操作、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应制定重要设备的配置和操作手册,依据手册对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和优化配置等。 应详细记录运维操作日志,包括日常巡检工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日志、监测和报警数据等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发现可疑行为。 应严格控制变更性运维,经过审批后才可改变连接、安装系统组件或调整配置参数,操作过程中应保留不可更改的审计日志,操作结束后应同步更新配置信息库。 应严格控制运维工具的使用,经过审批后才可接入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保留不可更改的审计日志,操作结束后应删除工具中的敏感数据。 应严格控制远程运维的开通,经过审批后才可开通远程运维接口或通道,操作过程中应保留不可更改的审计日志,操作结束后立即关闭接口或通道。 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应定期检查违反规定无线上网及其他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行为。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恶意代码意识,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系统前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等。 应定期验证防范恶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配置管理 应记录和保存基本配置信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安装的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版本和补丁信息、各个设备或软件组件的配置参数等。 应将基本配置信息改变纳入变更范畴,实施对配置信息改变的控制,并及时更新基本配置信息库。 密码管理 应遵循密码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应使用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认证核准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变更管理 应明确变更需求,变更前根据变更需求制定变更方案,变更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 应建立变更的申报和审批控制程序,依据程序控制所有的变更,记录变更实施过程。 应建立中止变更并从失败变更中恢复的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 备份与恢复管理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程序和恢复程序等。 安全事件处置 应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响应流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等。 应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对造成系统中断和造成信息泄漏的重大安全事件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和报告程序。 应急预案管理 应规定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包括启动预案的条件、应急组织构成、应急资源保障、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应制定重要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等内容。 应定期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并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定期对原有的应急预案重新评估,修订完善。 外包运维管理 应确保外包运维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与选定的外包运维服务商签订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外包运维的范围、工作内容。 应保证选择的外包运维服务商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均应具有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开展安全运维工作的能力,并将能力要求在签订的协议中明。 应在与外包运维服务商签订的协议中明确所有相关的安全要求,如可能涉及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处理、存储要求,对IT基础设施中断服务的应急保障要求等。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通信网络 表24 安全通信网络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网络架构 应保证云计算平台不承载高于其安全保护等级的业务应用系统。 应实现不同云服务客户虚拟网络之间的隔离。 应具有根据云服务客户业务需求提供通信传输、边界防护、入侵防范等安全机制的能力。 应具有根据云服务客户业务需求自主设置安全策略的能力,包括定义访问路径、选择安全组件、配置安全策略。 应提供开放接口或开放安全服务,允许云服务客户接入第三方安全产品或在云计算平台选择第三方安全服务。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区域边界 表25 安全区域边界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访问控制 应在虚拟化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机制,并设置访问控制规则。 应在不同等级的网络区域边界部署访问控制机制,设备访问控制规则 入侵防范 应能检测到云服务客户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并能记录攻击类型、攻击时间、攻击流量等。 应能检测到对虚拟网络节点的网络攻击行为,并能记录攻击类型、攻击时间、攻击流量等。 应能检测到虚拟机与宿主机、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的异常流量。 应在检测到网络攻击行为、异常流量情况时进行告警。 安全审计 应对云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客户在远程管理时执行的特权命令进行审计,至少包括虚拟机删除、虚拟机重启。 应保证云服务提供商对云服务客户系统和数据的操作可被云服务客户审计。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管理人员 表20 安全管理人员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人员录用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应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安全背景、专业资格或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应与被录用人员签署保密协议,与关键岗位人员签署岗位责任协议。 人员离岗 应及时终止离岗人员的所有访问权限,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并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并告知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 应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应定期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技能考核。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应在外部人员物理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并登记备案。 应在外部人员接入受控网络访问系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开设账户、分配权限,并登记备案。 外部人员离场后应及时清除其所有的访问权限。 获得系统访问授权的外部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不得进行非授权操作,不得复制和泄露任何敏感信息。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管理制度 表18 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安全策略 应制定网络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阐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管理制度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制定和发布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并进行版本控制。 评审和修订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管理机构 表19 安全管理机构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岗位设置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网络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或授权。 应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部门及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人员配备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等。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 授权和审批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 沟通和合作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组织内部机构和网络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应加强与网络安全职能部门、各类供应商、业界专家及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审核和检查 应定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 应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计算环境 表16 安全计算环境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身份鉴别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 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采用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 访问控制 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 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应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规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 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应对主体、客体设置安全标记,并依据安全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规则确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安全审计 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应对审计进程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中断。 入侵防范 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 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节点进行入侵的行为,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 应采用免受恶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或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及时识别入侵和病毒行为,并将其有效阻断。 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计算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所有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并进行动态关联感知。 数据完整性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数据保密性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数据备份恢复 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 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重要数据实时备份至备份场地。 应提供重要数据处理系统的热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剩余信息保护 应保证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应保证存有敏感数据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个人信息保护 应仅采集和保存业务必需的用户个人信息。 应禁止未授权访问和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管理中心 表17 安全管理中心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系统管理 应对系统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系统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资源和运行进行配置、控制和管理,包括用户身份、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加载和启动、系统运行的异常处理、数据和设备的备份与恢复等。 审计管理 应对审计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审计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应通过审计管理员对审计记录应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包括根据安全审计策略对审计记录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等。 安全管理 应对安全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应通过安全管理员对系统中的安全策略进行配置,包括安全参数的设置,主体、客体进行统一安全标记,对主体进行授权,配置可信验证策略等。 集中管控 应划分出特定的管理区域,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控。 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对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理。 应对网络链路、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运行状况进行集中监测。 应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分析,并保证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应对安全策略、恶意代码、补丁升级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 应能对网络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进行识别、报警和分析。
  • 护网检查—安全套件覆盖 表7 安全套件覆盖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主机防护状态检查 企业主机安全 服务(Host Security Service,HSS)是提升主机整体安全性的服务,通过主机管理、风险预防、入侵检测、高级防御、安全运营、网页防篡改功能,全面识别并管理主机中的信息资产,实时监测主机中的风险并阻止非法入侵行为,帮助企业构建服务器安全体系,降低当前服务器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检查主机是否已开启防护。 主机Agent状态检查 企业主机安全服务(Host Security Service,HSS)是一个用于全面保障主机整体安全的服务,能帮助您高效管理主机的安全状态,并构建服务器安全体系,降低当前服务器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在主机中安装Agent后,您的主机才能收到HSS的保护。 检查主机Agent是否为在线状态。 主机安全检测状态检查 企业主机安全服务(Host Security Service,HSS)将实时检测主机中的风险和异常操作,在每日凌晨将对主机执行全面扫描。执行配置检测后,您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中的相关信息,修复主机中含有风险的配置项或忽略可信任的配置项。 检查主机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异常。 WAF(云模式)基础防护配置检查 Web基础防护开启后,默认防范SQL注入、XSS跨站脚本、远程溢出攻击、文件包含、Bash漏洞攻击、远程命令执行、目录遍历、敏感文件访问、命令/代码注入等常规的Web攻击。 检查WAF在云模式下是否已开启Web基础防护。 WAF(云模式)防护策略配置检查 Web基础防护支持“拦截”(发现攻击行为后立即阻断并记录)和“仅记录”(发现攻击行为后只记录不阻断攻击)模式,检测版仅支持“仅记录”模式。 WAF中所有待防护的域名应开启Web基础防护并设置为拦截模式,开启后,默认防范SQL注入、XSS跨站脚本、远程溢出攻击、文件包含、Bash漏洞攻击、远程命令执行、目录遍历、敏感文件访问、命令/代码注入等常规的Web攻击。 检查WAF在云模式下是否已开启Web基础防护并设置为拦截模式。 WAF(独享模式)基础防护配置检查 Web基础防护开启后,默认防范SQL注入、XSS跨站脚本、远程溢出攻击、文件包含、Bash漏洞攻击、远程命令执行、目录遍历、敏感文件访问、命令/代码注入等常规的Web攻击。 检查WAF在独享模式下是否已开启Web基础防护。 WAF(独享模式)防护策略配置检查 Web基础防护支持“拦截”(发现攻击行为后立即阻断并记录)和“仅记录”(发现攻击行为后只记录不阻断攻击)模式,检测版仅支持“仅记录”模式。 WAF中所有待防护的域名应开启Web基础防护并设置为拦截模式,开启后,默认防范SQL注入、XSS跨站脚本、远程溢出攻击、文件包含、Bash漏洞攻击、远程命令执行、目录遍历、敏感文件访问、命令/代码注入等常规的Web攻击。 检查WAF在独享模式下是否已开启Web基础防护并设置为拦截模式。 主机Agent版本检查 在主机中安装Agent后,您的主机将受到HSS云端防护中心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在安全控制台可视化界面上,您可以统一查看并管理同一区域内所有主机的防护状态和主机安全风险。 企业主机安全服务有基础版、企业版、旗舰版和网页防篡改版四个版本。 基础版一般只用于测试、个人用户防护主机账户安全。建议您选择企业版及以上版本。 检查所有主机Agent是否为企业版及以上版本。
  • 护网检查—账号加固 表8 账号加固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管理员账号AK/SK启用检查 访问密钥(AK/SK,Access Key ID/Secret Access Key)是账号的长期身份凭证。 由于管理员具有IAM用户管理权限,且具有大范围的操作权限。为了避免因AK/SK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建议管理员账号不启用AK/SK身份凭证。 检查管理员账户是否启用访问密钥。 主机弱密码检查 HSS提供基线检查功能,主动检测主机中口令复杂度策略,给出修改建议,帮助用户提升口令安全性检测账口令是否属于常用的弱口令,针对弱口令提示用户修改,防止账户口令被轻易猜解。 检查主机是否存在弱口令。 委托账号检查 通过创建委托,可以将资源共享给其他账号,或委托更专业的人或团队来代为管理资源。被委托方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后,切换到委托方账号,即可管理委托方委托的资源,避免委托方共享自己的安全凭证(密码/密钥)给他人,确保账号安全。 在云服务环境中,如果创建委托给个人账号,可能会导致不可信,因此不建议委托给个人账号。 检查是否存在个人委托账号。 全局服务中的委托权限配置检查 检查全局服务中的委托权限是否存在Security Administrator,Tenant Administrator。 项目服务中的委托权限配置检查 检查项目服务中的委托权限是否存在Security Administrator,Tenant Administrator。
  • 护网检查—访问控制 表11 访问控制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安全组入方向规则控制检查 安全组入方向规则应满足最小化访问控制原则。 一般,在非业务需要的情况下,以下情况视为未按最小化访问控制(风险由高到低):源地址为0.0.0.0/0;公网地址的掩码小于32;内网地址的掩码小于24。 IPv4:源地址为0.0.0.0/0;公网地址的掩码小于32;内网地址的掩码小于24。 IPv6:源地址为::/0。
  • 护网检查—敏感信息排查 表12 敏感信息排查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OBS桶的ACL权限检查 OBS桶ACL是基于账号或用户组的桶级访问控制,桶的拥有者可以通过桶ACL授予指定账号或用户组特定的访问权限。 匿名用户指未注册华为云的普通访客。如果OBS桶的ACL赋予了匿名用户桶的访问权限或ACL访问权限,表示所有人无需经过任何身份验证即可访问OBS桶。 检查所有OBS桶,是否给匿名用户赋予桶访问权限或者ACL访问权限。 OBS桶日志记录启用检查 对象存储服务 (Object Storage Service,OBS)的桶日志记录,指用户开启一个桶的日志记录功能后,OBS会自动对这个桶的访问请求记录日志,并生成日志文件写入用户指定的桶(即目标桶)中。通过访问日志记录,桶的拥有者可以深入分析访问该桶的用户请求性质、类型或趋势。 检查所有OBS桶,是否开启日志记录功能。 数据库中敏感信息检查 数据安全中心 服务(Data Security Center,DSC)根据敏感数据发现策略来识别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基于多种预置脱敏算法+用户自定义脱敏算法,实现全栈敏感数据防护。 检查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敏感信息。 OBS中敏感信息检查 数据安全中心服务(Data Security Center,DSC)根据敏感数据发现策略来识别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基于多种预置脱敏算法+用户自定义脱敏算法,实现全栈敏感数据防护。 检查OBS中是否存在敏感信息。 ES中敏感信息检查 数据安全中心服务(Data Security Center,DSC)根据敏感数据发现策略来识别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基于多种预置脱敏算法+用户自定义脱敏算法,实现全栈敏感数据防护。 检查ES中是否存在敏感信息。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通信网络 表14 安全通信网络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网络架构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 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边界处,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应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通信传输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 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通信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通信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所有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并进行动态关联感知。
  • 护网检查—主机加固 表9 主机加固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主机高危端口暴露检查 HSS提供资产管理功能,主动检测主机中的开放端口,及时发现主机中含有风险的各项资产。 如果检测到开放了危险端口或者开放了不必要的端口,需要排查这些端口是否是正常业务使用,如果不是正常业务端口,建议关闭端口。对于危险端口建议进一步检查程序文件,如果存在风险建议删除或者隔离源文件。 检查所有主机是否在对外开放或未最小化开放的高危端口。 CCE集群Kubernetes版本检查 云容器引擎(Cloud Container Engine,简称CCE)提供高度可扩展的、高性能的企业级Kubernetes集群,支持运行Docker容器。借助云容器引擎,您可以在华为云上轻松部署、管理和扩展容器化应用程序。 当CCE集群Kubernetes版本低于1.15,有安全漏洞风险,建议您进行升级。 检查CCE集群Kubernetes版本是否在1.15以下。 VPC配置(对等连接)检查 对等连接是指两个VPC之间的网络连接。您可以使用私有IP地址在两个VPC之间进行通信,就像两个VPC在同一个网络中一样。您可以在自己的VPC之间创建对等连接,也可以在自己的VPC与同一区域内其他的VPC之间创建对等连接。 检查VPC是否已经创建对等连接,如果已创建,则检查是否开放或未最小化高危端口。 VPC配置(VPN网关)检查 VPN网关是虚拟私有云中建立的出口网关设备,通过VPN网关可建立虚拟私有云和企业数据中心或其它区域VPC之间的安全可靠的加密通信。 检查VPC是否已经创建了VPN网关。
  • 等保2.0三级要求—安全物理环境 表13 安全物理环境风险项检查项目 检查子项目 检查项目 物理位置选择 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 物理访问控制 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防盗窃和防破坏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 应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 防雷击 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 应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雷,例如设置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护装置等。 防火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隔离防火措施。 防水和防潮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防静电 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例如采用静电消除器、佩戴防静电手环等。 温湿度控制 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电力供应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电磁防护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应对关键设备实施电磁屏蔽。
共100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