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用户手册

  • 操作流程 图1 给用户授权LakeFormation权限流程 创建用户组并授权 在 IAM 控制台创建用户组,并授予LakeFormation服务对应权限。 创建用户并加入用户组 在IAM控制台创建用户,并将其加入1.创建用户组并授权中创建的用户组。 用户登录并验证权限 以新创建的用户登录云服务控制台,切换至授权区域,验证权限是否生效。 例如: 在“服务列表”中选择LakeFormation服务,进入总览界面,单击右上角“购买实例”,实例创建界面正常展示,表示“lakeformation:role:create”权限已生效。
  • 免费服务 主机安全服务HSS提供以下两种免费服务: 免费试用HSS基础版30天 购买华为云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E CS )时,可以勾选免费试用一个月主机安全基础版, 免费体验 HSS基础版30天。HSS基础版提供操作系统漏洞检测、弱口令检测、暴力破解检测等功能,具体功能支持详情请参见服务版本差异。免费试用更多内容,请参见免费试用HSS基础版30天。 免费体检 HSS为未开启防护的华为云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ECS)或华为云云耀云服务器(Hyper Elastic Cloud Server,HECS)提供每月一次的免费体检服务,支持检测服务器的软件资产、操作系统漏洞以及弱口令风险并生成安全报告供用户查看。免费体检更多内容,请参见免费体检。
  • GDS-Kafka入库模式 GDS-Kafka的数据入库都是先将数据copy至临时表,然后再根据客户的使用场景以及目标表有无主键进行merge或者insert,详见下表: 表2 GDS-Kafka入库模式 入库操作 app.insert.directly 是否主键表 入库模式 insert true(仅支持无主键表) 否 使用insert select从临时表写入到目标表。 false 是 根据主键从临时表merge到目标表。 否 使用insert select从临时表写入到目标表。 delete true(仅支持无主键表) 否 使用insert select从临时表写入到目标表。 false 说明: delete操作支持标记删除,通过配置app.del.flag参数可以指定删除标记字段,如果配置了标记删除字段,则会通过将删除字段设置为1来标记删除的记录。 是 如果设置了delflag字段,则会根据主键进行匹配merge,如果匹配到主键并且目标表中记录的pos小于临时表记录的pos,则会将delflag字段置为1,否则将插入一条新的记录。 如果没有设置delflag字段,则会根据主键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到记录并且目标表中记录的pos小于临时表记录的pos,则会将目标表中匹配到的记录删除。 否 如果设置了delflag字段,则会使用临时表中记录的所有字段与目标表进行匹配merge,如果匹配到记录并且目标表中记录的pos小于临时表记录的pos,则会将delflag字段值置为1,否则将插入一条新的记录。 如果没有设置delflag字段,则会使用临时表中记录的所有字段与目标表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到记录并且目标表中记录的pos小于临时表记录的pos,则会将目标表中匹配到的记录删除。 update true(仅支持无主键表) 否 使用insert select从临时表写入到目标表。 false 说明: update操作会被拆分,将before或者beforeImage中的消息拆分为delete操作,将after或者afterImage中的消息拆分为insert操作,然后再按照insert和delete的行为进行入库处理。 是 相当于有主键表的insert+delete操作。 否 相当于无主键表的insert+delete操作。
  • 前提条件 已创建GDS-kafka集群。 GDS-kafka集群与目标数据源可以正常通信。 如果目标数据源为云下的数据库,则需要通过公网或者专线打通网络。通过公网互通时,需确保GDS-kafka集群已绑定EIP、云上安全组出方向放通云下数据源所在的主机、数据源所在的主机可以访问公网且防火墙规则已开放连接端口。 如果目标数据源为云上服务,则网络互通需满足如下条件: GDS-kafka集群与云上服务处于不同区域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公网或者专线打通网络。通过公网互通时,需确保GDS-kafka集群已绑定EIP,数据源所在的主机可以访问公网且防火墙规则已开放连接端口。 GDS-kafka集群与云上服务同区域情况下,同虚拟私有云、子网、安全组的不同实例默认网络互通;如果同虚拟私有云但是子网或安全组不同,还需配置路由规则及安全组规则,配置路由规则请参见如何配置路由规则章节,配置安全组规则请参见如何配置安全组规则章节。 确保该云服务的实例与集群所属的企业项目必须一致,如果不同,需要修改工作空间的企业项目。 已获取待连接数据源的地址、用户名和密码,且该用户拥有数据导入、导出的操作权限。
  • 概览 容灾,即在另一个可用区(Region内)部署一个同构的 GaussDB (DWS)灾备集群,如果生产集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自然灾害,或者集群内部出现了故障从而导致生产集群无法正常对外提供读写服务,那么灾备集群可以切换为生产集群,从而保障业务连续性。架构图如下所示: Region内容灾特性仅8.1.1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实时数仓(单机部署)不支持容灾功能。 DWS 3.0集群和多AZ集群暂不支持容灾功能。 若用户灾备集群使用包周期套餐,则会在包周期到期冻结一段时间后自动删除,请用户及时续费,以免自动删除灾备集群导致容灾异常。
  • 约束与限制 非细粒度灾备集群在数据同步期间,无法提供读写服务。 灾备集群在容灾任务停止或者异常但灾备集群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读服务,灾备切换成功后可以提供读写服务。 容灾创建后,生产集群快照功能正常使用,但是灾备集群禁用快照功能;生产、灾备集群均禁用恢复功能。 不支持逻辑集群。 不支持资源池。 使用冷热表后,冷数据同步依赖OBS。 容灾不支持同步配置的外部数据源数据。 容灾管理为同一租户下的双集群容灾。 创建容灾需要生产集群与灾备集群类型、版本号一致且逻辑同构。 Region内容灾生产集群和灾备集群需要在同一个VPC内。 Region内容灾在生产集群与容灾集群切换后绑定的弹性负载均衡(ELB)会自动切换到新的生产集群,过程中会有短暂的连接中断,请注意在变更时间窗内尽量避免业务语句写入。 Region内容灾在生产集群与容灾集群,原生产集群所在的EIP和内网域名,连接IP地址不会自动切换,业务系统中如果有使用EIP,域名或者IP方式连接,需要切换到新集群。
  • 内存管理 内存资源,即资源池所占用的内存百分比。 内存管理的目的:防止数据库系统占用内存过高导致内存溢出(OOM)和实现资源池之间的内存隔离和限制。为满足这两个目的,资源管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内存管理: 全局内存管理 为防止数据库系统使用内存过大导致OOM,设置数据库系统全局内存上限(max_process_memory),对数据库全局内存进行管理。全局内存管理包含运行前管理和运行中管理,运行中管理防止实际使用内存超限,运行前管理防止查询执行过程中报错,具体如下: 运行前管理: 一方面慢车道运行的所有查询估算内存都会进行统计,另一方面数据库系统实际使用内存会进行反馈,当实际使用内存大于统计内存时,对统计内存进行调整。查询运行前,判断全局剩余内存能否满足查询运行,满足情况下查询可以直接运行,否则查询需要排队,等待其他查询释放资源后运行。 运行中管理: 查询执行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内存也会进行统计,查询在申请内存时判断内存使用是否超限,内存超限查询报错,已用内存释放。 资源池内存管理 资源池内存管理属于专属限额的管理方式,即资源池分配多少内存就只能使用多少内存,空闲出来的内存其他资源池不能使用。 资源池内存分配采用百分比方式,取值范围0~100。0表示资源池不进行内存管理,100表示资源池进行内存管理且可使用全局所有内存。 所有资源池分配的内存百分比之和不能超过100。资源池内存管理仅管控慢车道查询,且只包含运行前管理,处理逻辑与全局内存运行前管理类似。资源池慢车道查询运行前,进行估算内存统计,当统计内存大于资源池内存时,查询需要排队,等待资源池内其他查询运行结束释放资源后才能运行。
  • CPU管理 目前支持“共享配额”和“专属限额”两种CPU管理方式: CPU共享配额:在CPU系统繁忙的情况下,不同资源池按照共享配额配置分配CPU资源;在CPU系统空闲的情况下,该配置不生效。 CPU专属限额:限制资源池使用的CPU核数上限,无论CPU系统繁忙或者空闲,该资源池上的作业都无法突破该限额配置。 共享配额和专属限额的管理方式各有优劣,共享配额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CPU资源的充分利用,但是资源池之间隔离不彻底,可能影响查询性能;专属限额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CPU资源的绝对隔离,但是在资源池CPU资源空闲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CPU专属限额仅8.1.3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 异常规则 异常规则用于异常查询的识别和快速处理,防止“低质量SQL”长时间占用大量资源,导致其他查询阻塞或性能下降。 目前支持的异常处理规则如下表所示: 8.2.1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降级异常规则,所有异常规则都支持降级行为,降级后仅网络资源抢占降至低优先级,即在正常查询无网络请求时,才会调度降级查询的网络请求。 表1 异常规则参数 参数项 描述 取值范围(0表示不约束) 操作 阻塞时间 作业的阻塞时间,包括全局并发排队以及局部并发排队的总时间,单位秒。 例如,如果配置“阻塞时间”为300秒,那么当该资源池中的用户执行的某个作业在阻塞300秒后将被终止。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执行所消耗时间 已经执行的作业从开始执行到当前所消耗的时间,单位为秒。 例如,如果配置“执行所消耗时间”为100秒,那么当该资源池中的用户执行的某个作业在执行超过100秒后将被终止。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所有DN上CPU总时间 作业在所有DN上执行时所耗费的CPU总时间,单位为秒。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检查倾斜率的时间间隔 检查作业执行的CPU倾斜率的间隔时间,单位为秒,需同“所有DN上CPU时间的倾斜率”一起设置。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所有DN上CPU总时间倾斜率 作业在DN上执行时的CPU时间的倾斜率,依赖于“检查倾斜率的时间间隔”的设置。 1~100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单DN算子下盘大小 作业在单个DN上最大下盘的数据量,单位MB。 说明: 该异常规则仅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DN平均消耗CPU占比 作业在所有DN上执行时的平均CPU使用率,检测周期不强依赖“检查倾斜率的时间间隔”,若配置将使用该检查间隔,否则系统默认30秒间隔。 说明: 该异常规则仅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1~100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单个DN上最大带宽 作业在单个DN上最大可占用的网络带宽,单位MB。 说明: 该异常规则仅8.2.1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 运维状态 登录GaussDB(DWS)管理控制台。 在集群列表中单击指定集群名称。 进入“集群详情”页面,切换至“智能运维”页签。 在运维详情部分切换至运维状态模块。 单击指定运维任务名称,将显示运维任务运行的详细信息。 运维任务:Vacuum 状态:等待中、运行中、已完成、失败。 完成度 时间窗剩余 执行时间窗(本地时间) 正在Vacuum的表 准备Vacuum的表 完成Vacuum的表 失败Vacuum的表 其中正在Vacuum的表,准备Vacuum的表,已完成Vacuum的表和Vacuum失败的表最多显示100张。 如果集群只读,智能运维任务则无法执行INSERT语句,可能会遇到任务状态一直为运行中,此时运行中为历史状态,代表在设置时间内未完成。如果手动暂停该任务并且未调度,任务状态可能一直处于等待中,请尽快解除只读并联系技术支持人员更新任务状态。 父主题: 智能运维
  • 查看已使用的连接数 使用SQL客户端工具连接集群中的数据库。 支持查看如表2所示的连接数场景。 除了创建的时候用双引号引起的数据库和用户名称外,以下命令中用到的数据库名称和用户名称,其中包含的英文字母必须使用小写。 表2 查看连接数介绍 描述 命令 查看指定用户的会话连接数上限。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连接到指定用户dbadmin的会话连接数上限。 1 SELECT ROLNAME,ROLCONNLIMIT FROM PG_ROLES WHERE ROLNAME='dbadmin'; 查询结果类似如下信息,其中“-1”表示没有对用户dbadmin设置连接数的限制。 rolname | rolconnlimit ----------+-------------- dwsadmin | -1 (1 row) 查看指定用户已使用的会话连接数。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指定用户dbadmin已使用的会话连接数。 1 SELECT COUNT(*) FROM V$SESSION WHERE USERNAME='dbadmin'; 查询结果类似如下信息,其中,“1”表示dbadmin已使用的会话连接数。 count ------- 1 (1 row) 查看指定数据库的会话连接数上限。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连接到指定数据库gaussdb的会话连接数上限。 1 SELECT DATNAME,DATCONNLIMIT FROM PG_DATABASE WHERE DATNAME='gaussdb'; 查询结果类似如下信息,其中“-1”表示没有对数据库gaussdb设置连接数的限制。 datname | datconnlimit ----------+-------------- gaussdb | -1 (1 row) 查看指定数据库已使用的会话连接数。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指定数据库gaussdb上已使用的会话连接数。 1 SELECT COUNT(*) FROM PG_STAT_ACTIVITY WHERE DATNAME='gaussdb'; 查询结果类似如下信息,其中,“1”表示数据库gaussdb上已使用的会话连接数。 count ------- 1 (1 row) 查看所有用户已使用会话连接数。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所有用户已使用的会话连接数。 1 2 3 4 5 SELECT COUNT(*) FROM PG_STAT_ACTIVITY; count ------- 10 (1 row)
  • 查看最大连接数 方式一:集群创建成功后,用户可在GaussDB(DWS)管理控制台上单击指定集群名称,切换至“参数修改”模块查看数据库参数max_connections的取值。 方式二:使用SQL客户端工具连接集群中的数据库后,通过SQL命令的方式查看数据库参数max_connections的取值。 1 SHOW max_connections; 界面显示的结果与以下信息类似,表示数据库默认支持的最大连接数为200。 max_connections ----------------- 200 (1 row)
  • 支持的连接数规格 集群支持的连接数与集群节点规格有关: 表1 支持连接数规格 参数 参数描述 CN连接数 DN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 允许和数据库连接的最大并发连接数。 800 max(VCPU核数/单节点DN数量*120+24, 5000) max_pool_size CN的连接池与其它某个CN/DN的最大连接数。 max_prepared_transactions 设置可以同时处于预备状态的事务的最大数。 CN及DN概述详情请参见集群逻辑架构。
  • 使用OBS数据源 GaussDB(DWS)使用外表方式访问OBS上的数据。委托方式与非委托方式,在外表上体现出来的差异仅在于指定了不同的SERVER。 对于非委托方式,控制台提供的SERVER包含access_key和secret_access_key参数,分别对应OBS访问协议的AK和SK值。 对于委托方式,控制台提供的SERVER包含access_key、secret_access_key和security_token参数,分别对应OBS访问协议的临时AK、临时SK和 统一身份认证 服务IAM中临时安全凭证的SecurityToken值。 在创建好OBS委托和OBS数据源之后,用户从控制台获得相应的包含委托信息的SERVER,假设为obs_server。用户创建和使用外表与非委托方式无差异。关于如何使用OBS数据源,具体请参见从OBS导入数据。 如下示例为通过外表读取OBS上的数据。 建立OBS外表customer_address,不包含分区列。obs_server上的文件,其格式为‘orc’,对应的存储目录为'/user/obs/region_orc11_64stripe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REATE FOREIGN TABLE customer_address ( ca_address_sk integer not null, ca_address_id char(16) not null, ca_street_number char(10) , ca_street_name varchar(60) , ca_street_type char(15) , ca_suite_number char(10) , ca_city varchar(60) , ca_county varchar(30) , ca_state char(2) , ca_zip char(10) , ca_country varchar(20) , ca_gmt_offset decimal(36,33) , ca_location_type char(20) ) SERVER obs_server OPTIONS ( FOLDERNAME '/user/obs/region_orc11_64stripe1/', FORMAT 'ORC', ENCODING 'utf8', TOTALROWS '20' ) DISTRIBUTE BY roundrobin; 通过外表查询OBS上的数据。 1 2 3 4 5 SELECT COUNT(*) FROM customer_address; count ------- 20 (1row)
  • 创建OBS委托 操作场景 创建OBS数据源前需要用户提前创建好授权给GaussDB(DWS)具有OBS OperateAccess或OBS Administrator权限的委托。 操作步骤 鼠标移动至页面右上角账号,单击“统一身份认证”,进入统一身份认证服务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委托”,在委托页面右上角单击“创建委托”。 创建委托时委托类型选择“云服务”,云服务选择“DWS”。 单击“下一步”,对委托授予OBS服务的“OBS OperateAccess”或“OBS Administrator”权限。 单击“下一步”,选择授权资源范围为“所有资源”或需要访问的资源,然后确认无误后提交。
  • 使用流程 从 MRS 导入数据到集群流程如下: 前提条件 在GaussDB(DWS) 集群创建一个MRS集群,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见购买自定义集群。 创建一个HDFS外表,外表通过外部服务器的接口,从MRS集群查询数据。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见《 数据仓库 服务数据迁移与同步》中从MRS导入数据到集群章节。 同一个网络下可以有多个MRS数据源, 但是GaussDB(DWS)集群每次只能和一个MRS集群建立连接。 在GaussDB(DWS)集群创建一个MRS数据源连接,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见创建MRS数据源连接。 使用MRS数据源导入数据到集群,具体操作请参见使用MRS数据源。 (可选)当MRS集群的HDFS配置发生变更时,在GaussDB(DWS)服务中,需要执行MRS数据源配置的更新操作,详情请参见更新MRS数据源配置。
  • MRS集群简介 MapReduce服务 (MapReduce Service,简称MRS)是一个基于开源Hadoop生态环境而运行的大数据集群,对外提供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能力,可解决用户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有关MRS服务的详细信息,请参考《MapReduce服务用户指南》。 用户可以将海量业务数据,存储在MRS的分析集群,即使用Hive/Spark组件保存。Hive/Spark的数据文件则保存在HDFS中。GaussDB(DWS) 支持在相同网络中,配置一个GaussDB(DWS) 集群连接到MRS集群,然后将数据从HDFS中的文件读取到GaussDB(DWS) 。 实时数仓(单机部署)暂不支持从MRS导入数据。
  • 查看数据库审计日志方式 方式一:由于审计日志会占用一定磁盘空间,为了防止本地磁盘文件过大,GaussDB(DWS)支持审计日志转储,用户可以开启“开启审计日志转储”功能,将审计日志转储到OBS(用户需创建用于存储审计日志的OBS桶)中进行查看或下载,详细内容请参考查看审计日志转储记录。 方式二:通过依赖于 云日志服务LTS 的“集群日志管理”功能查看采集的审计数据库日志或进行日志下载,详细内容请参考查看集群日志。 方式三:数据库的审计日志默认存储于数据库中,连接集群后使用pg_query_audit函数进行查看。详细内容请参考使用pg_query_audit函数查看数据库审计日志。
  • 使用pg_query_audit函数查看数据库审计日志 使用SQL客户端工具成功连接集群,连接方式请参考连接集群。 使用函数pg_query_audit查询当前CN节点的审计日志: 1 pg_query_audit(timestamptz startime,timestamptz endtime,audit_log) 参数startime和endtime分别表示审计记录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audit_log表示所查看的审计日志信息所在的物理文件路径,当不指定audit_log时,默认查看连接当前实例的审计日志信息。 例如,查看指定时间段当前CN节点审计记录。 1 SELECT * FROM pg_query_audit('2021-02-23 21:49:00','2021-02-23 21:50:00'); 查询结果如下: 1 2 3 begintime | endtime | operation_type | audit_type | result | username | database | client_conninfo | object_name | command_text | detail_info | transaction_xid | query_id | node_name | session_id | local_port | remote_port ---------------------------+---------------------------+----------------+------------+--------+------------+----------+-----------------+-------------+-----------------+------------------------------------------------------------------+-----------------+----------+--------------+------------------------------+------------+------------- 2021-02-23 21:49:57.76+08 | 2021-02-23 21:49:57.82+08 | login_logout | user_login | ok | dbadmin | gaussdb | gsql@[local] | gaussdb | login db | login db(gaussdb) successfully, the current user is: dbadmin | 0 | 0 | coordinator1 | 140324035360512.667403397820909.coordinator1 | 27777 | 该条记录表明,用户dbadmin在2021-02-23 21:49:57.82+08登录数据库gaussdb。其中client_conninfo字段在log_hostname启动且IP连接时,字符@后显示反向DNS查找得到的主机名。 使用函数pgxc_query_audit可以查询所有CN节点的审计日志: 1 pgxc_query_audit(timestamptz startime,timestamptz endtime) 例如,查看指定时间段所有CN节点审计记录。 1 SELECT * FROM pgxc_query_audit('2021-02-23 22:05:00','2021-02-23 22:07:00') where audit_type = 'user_login' and username = 'user1'; 查询结果如下: 1 2 3 4 begintime | endtime | operation_type | audit_type | result | username | database | client_conninfo | object_name | command_text | detail_info | transaction_xid | query_id | node_name | session_id | local_port | remote_port ----------------------------+----------------------------+----------------+------------+--------+----------+----------+-----------------+-------------+--------------+------------------------------------------------------------+-----------------+----------+--------------+----------------------------------------------+------------+------------- 2021-02-23 22:06:22.219+08 | 2021-02-23 22:06:22.271+08 | login_lgout | user_login | ok | user1 | gaussdb | gsql@[local] | gaussdb | login db | login db(gaussdb) successfully, the current user is: user1 | 0 | 0 | coordinator2 | 140689577342720.667404382271356.coordinator | 27782 | 2021-02-23 22:05:51.697+08 | 2021-02-23 22:05:51.749+08 | login_lgout | user_login | ok | user1 | gaussdb | gsql@[local] | gaussdb | login db | login db(gaussdb) successfully, the current user is: user1 | 0 | 0 | coordinator1 | 140525048424192.667404351749143.coordinator1 | 27777 | 查询结果显示,用户user1在CN1和CN2的成功登录记录。 查询审计多个对象名的记录。 1 2 SET audit_object_name_format TO 'all'; SELECT object_name,result,operation_type,command_text FROM pgxc_query_audit('2022-08-26 8:00:00','2022-08-26 22:55:00') where command_text like '%student%'; 查询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object_name | result | operation_type | command_text ------------------------------------------------------------------+--------+----------------+------------------------------------------------------------------------------------------------------------------ -------------------------------------------- student | ok | ddl | CREATE TABLE student(stuNo int, stuName TEXT); studentscore | ok | ddl | CREATE TABLE studentscore(stuNo int, stuscore int); ["public.student_view01","public.studentscore","public.student"] | ok | ddl | CREATE OR REPLACE VIEW student_view01 AS SELECT * FROM student t1 where t1.stuNo in (select stuNo from studentscore t2 where t1.stuNo = t2.stuNo); ["public.student_view01","public.student","public.studentscore"] | ok | dml | SELECT * FROM student_view01; 查询结果object_name显示多个对象名,包括:表名、视图名及视图所涉及的基表名。
  • 前提条件 审计功能总开关audit_enabled已开启。(audit_enabled默认值为ON,若关闭请参考修改数据库参数设置为OFF)。 已配置需要审计的审计项。各审计项及其开启办法,请参考设置数据库审计日志。 数据库正常运行,并且对数据库执行了一系列增、删、改、查操作,保证在查询时段内有审计结果产生。 数据库各个节点审计日志单独记录。 只有拥有AUDITADMIN属性的用户才可以查看审计记录。
  • 在“连接客户端”页面获取集群连接地址 登录GaussDB(DWS)管理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连接客户端”。 在“数据仓库连接信息”区域,选择一个可用的集群名称。 只能选择状态为“可用”的集群。 图1 数据仓库连接信息 查看并获取集群的连接信息。 “内网IP” “公网IP” “弹性负载均衡地址” “JDBC连接字符串(内网)” “JDBC连接字符串(公网)” “ODBC连接字符串” 如果创建集群时没有自动绑定弹性IP,“公网IP”显示为空。如果您想使用公网访问地址(由弹性IP和数据库端口组成)从互联网访问集群,可以单击“绑定弹性IP”为集群绑定弹性IP。 如果创建集群时绑定了弹性IP,如果您不想使用公网访问地址访问集群,可以单击“解绑弹性IP”为集群解绑弹性IP。弹性IP解绑后,“公网IP”显示为空。 如果创建集群时没有绑定弹性负载均衡,“弹性负载均衡地址”显示为空,可以单击“绑定弹性负载均衡”进行绑定,解决CN单点故障。 如果集群绑定了弹性负载均衡,为保证集群高可用,请优先使用弹性负载均衡地址连接集群。 如果集群开启了IPV6双栈网络功能,则内网IP既有IPV4,也有IPV6,您可根据需要选择IPV4或IPV6进行DWS集群的连接。
  • 开发规范 如果用户在APP的开发中,使用了连接池机制,那么需要遵循如下规范。否则,连接池里的连接就是有状态的,会对用户后续使用连接池进行操作的正确性带来影响。 如果在连接中设置了GUC参数,那么在将连接归还连接池之前,必须使用“SET SESSION AUTHORIZATION DEFAULT;RESET ALL;”将连接的状态清空。 如果使用了临时表,那么在将连接归还连接池之前,必须将临时表删除。 父主题: 使用JDBC和ODBC连接集群
  • (可选)准备ECS作为gsql客户端主机 购买弹性云服务器的操作步骤,请参见《弹性云服务器快速入门》中的购买并登录Linux弹性云服务器章节。 创建的弹性云服务器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弹性云服务器需要与GaussDB(DWS)集群具有相同的区域、可用区。 如果使用GaussDB(DWS)提供的gsql命令行客户端连接GaussDB(DWS)集群,弹性云服务器的镜像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镜像的操作系统必须是gsql客户端所支持的下列Linux操作系统: “Redhat x86_64”客户端工具支持在以下系统中使用: RHEL 6.4~7.6 CentOS 6.4~7.4 EulerOS 2.3 “SUSE x86_64”客户端工具支持在以下系统中使用: SLES 11.1~11.4 SLES 12.0~12.3 “Euler Kunpeng_64”客户端工具支持在以下系统中使用: EulerOS 2.8 “Stream Euler X86_64”客户端工具支持在以下系统中使用: EulerOS 2.2 “Stream Euler Kunpeng_64”客户端工具支持在以下系统中使用: EulerOS 2.8 如果客户端通过内网地址访问集群,请确保创建的弹性云服务器与GaussDB(DWS)集群在同一虚拟私有云里。 虚拟私有云相关操作请参见《虚拟私有云用户指南》中虚拟私有云和子网章节。 如果客户端通过公网地址访问集群,请确保创建的弹性云服务器和GaussDB(DWS)集群都要有弹性IP。 购买弹性云服务器时,参数“弹性公网IP”需选择“现在购买”或“使用已有”。 弹性云服务器对应的安全组规则需要确保能与GaussDB(DWS)集群提供服务的端口网络互通。 安全组相关操作请参见《虚拟私有云用户指南》中安全组章节。 请确认弹性云服务器的安全组中存在符合如下要求的规则,如果不存在,请在弹性云服务器的安全组中添加相应的规则: 方向:出方向。 协议:必须包含TCP。例如,TCP、全部。 端口:需要包含GaussDB(DWS)集群提供服务的数据库端口,例如,设置为“1-65535”或者具体的GaussDB(DWS)数据库端口。 目的地址:设置的IP地址需要包含所要连接的GaussDB(DWS)集群的连接地址。其中0.0.0.0/0表示任意地址。 图1 出方向的规则 GaussDB(DWS)集群的安全组规则需要确保GaussDB(DWS)能接收来自客户端的网络访问。 请确认GaussDB(DWS)集群的安全组中存在符合如下要求的规则,如果不存在,请在GaussDB(DWS)集群的安全组中添加相应的规则。 方向:入方向 协议:必须包含TCP,例如TCP、全部。 端口:设置为GaussDB(DWS)集群提供服务的数据库端口,例如“8000”。 源地址:设置的IP地址需要包含GaussDB(DWS)客户端主机的IP地址,例如“192.168.0.10/32”。 图2 入方向的规则
  • 修改资源池 在资源管理中,您可以对某个资源池的参数进行修改。 登录GaussDB(DWS) 管理控制台。 在集群列表中单击需要访问“资源管理”页面的集群名称。 切换至“资源管理”页签。 在“资源池”列表中切换需要修改的资源池名称,出现如下页面,包括“短查询配置”、“资源配置”、“异常规则”、“关联用户”。 修改短查询配置。修改为相应取值,单击右侧“保存”。 参数项 描述 取值 短查询加速 短查询加速开关,默认打开 打开 短查询并发 短查询作业为执行估算内存小于32MB的查询作业,默认值“-1”表示不管控。 10 修改资源配置。 单击右侧“编辑”,详情请参见表1修改相应参数。 表1 资源池参数 参数项 描述 是否必选 默认值 名称 资源池的名称。 是 - CPU资源(%) 共享配额:关联在当前资源池的用户在执行作业时可以使用的CPU时间比例,取值范围为1-99的整数。 专属限额:限定资源池中数据库用户在执行作业时可使用的最大CPU核数占总核数的百分比,取值范围为0-100的整数,0表示不限制。 说明: 所有资源池的总和不能超过99%。当配置CPU共享配额后,如果当前只有一个资源池时,该参数不生效。 共享配额非绝对限制,只有在发生CPU竞争时才生效。例如,资源池A和B被绑定在CPU1运行,当A和B均运行时参数生效,只有A运行则参数不生效。 所有资源池的CPU专属限额总和最大不能超过100%,系统默认的CPU专属限额(%)为0。 CPU专属限额仅8.1.3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是 - 内存资源(%) 资源池所占用的内存百分比。 注意: 内存和查询并发支持单独管控和联合管控,联合管控时必须同时满足并发和内存要求时作业才能下发。 是 0(不限制) 存储资源(MB) 可使用的永久表空间大小。 注意: 该值是资源池下所有DN的表空间总值,单DN节点可用空间=设置值 / DN节点数。 是 -1(不限制) 复杂语句并发 资源池中的最大查询并发数。 注意: 内存和查询并发支持单独管控和联合管控,联合管控时必须同时满足并发和内存要求时作业才能下发。 是 10 网络带宽权重 网络调度时权重值。取值范围为1~2147483647的整数,默认配置为-1。 注意: 网络带宽权重仅8.2.1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是 -1(不限制) CPU专属限额仅8.1.3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单击“确定”。 关联异常规则。 关联异常规则 解绑异常规则 关联、解绑异常规则仅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DWS 3.0版本不支持。8.2.0以下集群版本请参考7.a。 默认异常规则,当用户未关联资源池,或者用户所关联的资源池未配置异常规则时默认生效;当用户所关联的资源池关联所指定规则时,以所关联规则为准。 默认异常规则仅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升级到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时默认异常规则不会生效,用户可自行创建所需规则。 8.2.1集群版本支持降级异常规则,所有异常规则都支持降级行为,降级后仅网络资源抢占降至低优先级:在正常查询无网络请求时,才会调度降级查询的网络请求。 同一个资源池最多关联16组异常规则。 同一个资源池可以关联多组规则,资源池关联的多组不同的异常规则以“或”的关系生效,满足其中一组的所有条件即可生效。例如,资源池关联两组规则,一组指定elapsedtime=2400, 另一组指定elapsedtime=1200,memsize=2000,那么执行中的作业,满足执行时间达到1200秒且内存使用达到2000MB时,或者执行时间达到2400秒时,都会触发规则终止作业。 修改异常规则 参见表2修改相应参数。 表2 异常规则参数 参数项 描述 取值范围(0表示不约束) 操作 阻塞时间 作业的阻塞时间,包括全局并发排队以及局部并发排队的总时间,单位秒。 例如,如果配置“阻塞时间”为300秒,那么当该资源池中的用户执行的某个作业在阻塞300秒后将被终止。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执行所消耗时间 已经执行的作业从开始执行到当前所消耗的时间,单位为秒。 例如,如果配置“执行所消耗时间”为100秒,那么当该资源池中的用户执行的某个作业在执行超过100秒后将被终止。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所有DN上CPU总时间 作业在所有DN上执行时所耗费的CPU总时间,单位为秒。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检查倾斜率的时间间隔 检查作业执行的CPU倾斜率的间隔时间,单位为秒,需同“所有DN上CPU时间的倾斜率”一起设置。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所有DN上CPU总时间倾斜率 作业在DN上执行时的CPU时间的倾斜率,依赖于“检查倾斜率的时间间隔”的设置。 1~100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单DN算子下盘大小 作业在单个DN上最大下盘的数据量,单位MB。 说明: 该异常规则仅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DN平均消耗CPU占比 作业在所有DN上执行时的平均CPU使用率,检测周期不强依赖“检查倾斜率的时间间隔”,若配置将使用该检查间隔,否则系统默认30秒间隔。 说明: 该异常规则仅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1~100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单个DN上最大带宽 作业在单个DN上最大可占用的网络带宽,单位MB。 说明: 该异常规则仅8.2.1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1~2147483647的整数。0表示不约束。 终止、降级或不约束 异常规则允许您对资源池中用户执行的作业做异常控制,目前支持表2的相关配置。 如选择“终止”或“降级”,则需要设置相应时间或百分比。 如选择“不约束”,则无异常规则约束。 资源池修改异常规则仅8.2.0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关联用户。 一个数据库用户只有被添加到某个资源池中之后,该用户运行作业所使用的资源才能被管控。 一个数据库用户只能被添加至一个资源池中,从资源池中移除的用户可以再次添加至其他资源池。 数据库管理员用户不可关联。 单击左侧“添加”。 从当前用户列表中,勾选需要添加的用户,一次可勾选多个。 单击“确定”。 如果需要删除用户,则单击待删除用户所在行右边的“解除关联”即可。 父主题: 资源池
  • 支持弹性变更的规格列表 表1 支持变更的规格列表 当前规格名称 目标规格名称 dwsk2.xlarge dwsk2.2xlarge, dwsk2.4xlarge,dwsk2.12xlarge,dwsk2.8xlarge dwsk2.2xlarge dwsk2.12xlarge,dwsk2.8xlarge,dwsk2.4xlarge dwsk2.4xlarge dwsk2.2xlarge,dwsk2.8xlarge,dwsk2.12xlarge dwsk2.8xlarge dwsk2.2xlarge,dwsk2.4xlarge,dwsk2.12xlarge dwsk2.12xlarge dwsk2.2xlarge,dwsk2.4xlarge,dwsk2.8xlarge dwsk2.h.12xlarge.4.kc1 dwsk2.h.xlarge.4.kc1,dwsk2.h.2xlarge.4.kc1,dwsk2.h.4xlarge.4.kc1,dwsk2.h.8xlarge.4.kc1 dwsk2.h.2xlarge.4.kc1 dwsk2.h.8xlarge.4.kc1,dwsk2.h.12xlarge.4.kc1,dwsk2.h.xlarge.4.kc1,dwsk2.h.4xlarge.4.kc1 dwsk2.h.4xlarge.4.kc1 dwsk2.h.8xlarge.4.kc1,dwsk2.h.12xlarge.4.kc1,dwsk2.h.xlarge.4.kc1,dwsk2.h.2xlarge.4.kc1 dwsk2.h.8xlarge.4.kc1 dwsk2.h.xlarge.4.kc1,dwsk2.h.2xlarge.4.kc1,dwsk2.h.4xlarge.4.kc1,dwsk2.h.12xlarge.4.kc1 dwsk2.h.xlarge.4.kc1 dwsk2.h.2xlarge.4.kc1,dwsk2.h.4xlarge.4.kc1,dwsk2.h.8xlarge.4.kc1,dwsk2.h.12xlarge.4.kc1 dwsk2.h1.12xlarge.4.kc1 dwsk2.h1.4xlarge.4.kc1,dwsk2.h1.8xlarge.4.kc1,dwsk2.h1.2xlarge.4.kc1 dwsk2.h1.2xlarge.4.kc1 dwsk2.h1.4xlarge.4.kc1,dwsk2.h1.8xlarge.4.kc1,dwsk2.h1.12xlarge.4.kc1 dwsk2.h1.4xlarge.4.kc1 dwsk2.h1.8xlarge.4.kc1,dwsk2.h1.12xlarge.4.kc1,dwsk2.h1.2xlarge.4.kc1 dwsk2.h1.8xlarge.4.kc1 dwsk2.h1.4xlarge.4.kc1,dwsk2.h1.12xlarge.4.kc1,dwsk2.h1.2xlarge.4.kc1 dwsk2.h1.xlarge.2.kc1 dwsk2.h1.2xlarge.4.kc1,dwsk2.h1.4xlarge.4.kc1,dwsk2.h1.8xlarge.4.kc1,dwsk2.h1.12xlarge.4.kc1 dwsx2.xlarge dwsx2.2xlarge,dwsx2.4xlarge,dwsx2.8xlarge,dwsx2.16xlarge dwsx2.2xlarge dwsx2.4xlarge,dwsx2.8xlarge,dwsx2.16xlarge dwsx2.4xlarge dwsx2.2xlarge,dwsx2.8xlarge,dwsx2.16xlarge dwsx2.8xlarge dwsx2.2xlarge,dwsx2.4xlarge,dwsx2.16xlarge dwsx2.16xlarge dwsx2.2xlarge,dwsx2.4xlarge,dwsx2.8xlarge dwsx2.xlarge.m7 dwsx2.2xlarge.m7,dwsx2.4xlarge.m7,dwsx2.8xlarge.m7,dwsx2.16xlarge.m7 dwsx2.2xlarge.m7 dwsx2.4xlarge.m7,dwsx2.8xlarge.m7,dwsx2.16xlarge.m7 dwsx2.4xlarge.m7 dwsx2.2xlarge.m7,dwsx2.8xlarge.m7,dwsx2.16xlarge.m7 dwsx2.8xlarge.m7 dwsx2.2xlarge.m7,dwsx2.4xlarge.m7,dwsx2.16xlarge.m7 dwsx2.16xlarge.m7 dwsx2.2xlarge.m7,dwsx2.4xlarge.m7,dwsx2.8xlarge.m7 dwsx2.xlarge.m7n dwsx2.2xlarge.m7n,dwsx2.8xlarge.m7n,dwsx2.16xlarge.m7n dwsx2.2xlarge.m7n dwsx2.8xlarge.m7n,dwsx2.16xlarge.m7n dwsx2.8xlarge.m7n dwsx2.2xlarge.m7n,dwsx2.16xlarge.m7n dwsx2.16xlarge.m7n dwsx2.2xlarge.m7n,dwsx2.8xlarge.m7n dwsx2.h.xlarge.4.c6 dwsx2.h.2xlarge.4.c6,dwsx2.h.4xlarge.4.c6,dwsx2.h.8xlarge.4.c6,dwsx2.h.16xlarge.4.c6 dwsx2.h.2xlarge.4.c6 dwsx2.h.4xlarge.4.c6,dwsx2.h.8xlarge.4.c6,dwsx2.h.16xlarge.4.c6 dwsx2.h.4xlarge.4.c6 dwsx2.h.8xlarge.4.c6,dwsx2.h.16xlarge.4.c6,dwsx2.h.2xlarge.4.c6 dwsx2.h.8xlarge.4.c6 dwsx2.h.4xlarge.4.c6,dwsx2.h.16xlarge.4.c6,dwsx2.h.2xlarge.4.c6 dwsx2.h.16xlarge.4.c6 dwsx2.h.2xlarge.4.c6,dwsx2.h.4xlarge.4.c6,dwsx2.h.8xlarge.4.c6 dwsx2.h.xlarge.4.c7 dwsx2.h.4xlarge.4.c7,dwsx2.h.8xlarge.4.c7,dwsx2.h.16xlarge.4.c7,dwsx2.h.2xlarge.4.c7 dwsx2.h.2xlarge.4.c7 dwsx2.h.4xlarge.4.c7,dwsx2.h.8xlarge.4.c7,dwsx2.h.16xlarge.4.c7 dwsx2.h.4xlarge.4.c7 dwsx2.h.2xlarge.4.c7,dwsx2.h.8xlarge.4.c7,dwsx2.h.16xlarge.4.c7 dwsx2.h.8xlarge.4.c7 dwsx2.h.16xlarge.4.c7,dwsx2.h.2xlarge.4.c7,dwsx2.h.4xlarge.4.c7 dwsx2.h.16xlarge.4.c7 dwsx2.h.8xlarge.4.c7,dwsx2.h.xlarge.4.c7,dwsx2.h.2xlarge.4.c7,dwsx2.h.4xlarge.4.c7 dwsx2.h.xlarge.4.c7n dwsx2.h.2xlarge.4.c7n,dwsx2.h.4xlarge.4.c7n,dwsx2.h.8xlarge.4.c7n,dwsx2.h.16xlarge.4.c7n dwsx2.h.2xlarge.4.c7n dwsx2.h.4xlarge.4.c7n,dwsx2.h.8xlarge.4.c7n,dwsx2.h.16xlarge.4.c7n dwsx2.h.4xlarge.4.c7n dwsx2.h.2xlarge.4.c7n,dwsx2.h.8xlarge.4.c7n,dwsx2.h.16xlarge.4.c7n dwsx2.h.8xlarge.4.c7n dwsx2.h.16xlarge.4.c7n,dwsx2.h.2xlarge.4.c7n,dwsx2.h.4xlarge.4.c7n dwsx2.h.16xlarge.4.c7n dwsx2.h.4xlarge.4.c7n,dwsx2.h.8xlarge.4.c7n,dwsx2.h.2xlarge.4.c7n dwsx2.h1.xlarge.2.c6 dwsx2.h1.8xlarge.4.c6,dwsx2.h1.16xlarge.4.c6,dwsx2.h1.2xlarge.4.c6,dwsx2.h1.4xlarge.4.c6 dwsx2.h1.2xlarge.4.c6 dwsx2.h1.4xlarge.4.c6,dwsx2.h1.8xlarge.4.c6,dwsx2.h1.16xlarge.4.c6 dwsx2.h1.4xlarge.4.c6 dwsx2.h1.2xlarge.4.c6,dwsx2.h1.8xlarge.4.c6,dwsx2.h1.16xlarge.4.c6 dwsx2.h1.8xlarge.4.c6 dwsx2.h1.16xlarge.4.c6,dwsx2.h1.4xlarge.4.c6,dwsx2.h1.2xlarge.4.c6 dwsx2.h1.16xlarge.4.c6 dwsx2.h1.4xlarge.4.c6,dwsx2.h1.2xlarge.4.c6,dwsx2.h1.8xlarge.4.c6 dwsx2.h1.xlarge.2.c7 dwsx2.h1.4xlarge.4.c7,dwsx2.h1.8xlarge.4.c7,dwsx2.h1.16xlarge.4.c7,dwsx2.h1.2xlarge.4.c7 dwsx2.h1.16xlarge.4.c7 dwsx2.h1.4xlarge.4.c7,dwsx2.h1.8xlarge.4.c7,dwsx2.h1.2xlarge.4.c7 dwsx2.h1.2xlarge.4.c7 dwsx2.h1.4xlarge.4.c7,dwsx2.h1.8xlarge.4.c7,dwsx2.h1.16xlarge.4.c7 dwsx2.h1.4xlarge.4.c7 dwsx2.h1.2xlarge.4.c7,dwsx2.h1.8xlarge.4.c7,dwsx2.h1.16xlarge.4.c7 dwsx2.h1.8xlarge.4.c7 dwsx2.h1.4xlarge.4.c7,dwsx2.h1.2xlarge.4.c7,dwsx2.h1.16xlarge.4.c7 dwsx2.h1.xlarge.2.c7n dwsx2.h1.2xlarge.4.c7n,dwsx2.h1.4xlarge.4.c7n,dwsx2.h1.8xlarge.4.c7n,dwsx2.h1.16xlarge.4.c7n dwsx2.h1.2xlarge.4.c7n dwsx2.h1.16xlarge.4.c7n,dwsx2.h1.4xlarge.4.c7n,dwsx2.h1.8xlarge.4.c7n dwsx2.h1.4xlarge.4.c7n dwsx2.h1.8xlarge.4.c7n,dwsx2.h1.16xlarge.4.c7n,dwsx2.h1.2xlarge.4.c7n dwsx2.h1.8xlarge.4.c7n dwsx2.h1.4xlarge.4.c7n,dwsx2.h1.16xlarge.4.c7n,dwsx2.h1.2xlarge.4.c7n dwsx2.h1.16xlarge.4.c7n dwsx2.h1.2xlarge.4.c7n,dwsx2.h1.4xlarge.4.c7n,dwsx2.h1.8xlarge.4.c7n dwsx2.rt.xlarge.m7 dwsx2.rt.2xlarge.m7,dwsx2.rt.4xlarge.m7,dwsx2.rt.8xlarge.m7,dwsx2.rt.16xlarge.m7 dwsx2.rt.2xlarge.m7 dwsx2.rt.4xlarge.m7,dwsx2.rt.8xlarge.m7,dwsx2.rt.16xlarge.m7 dwsx2.rt.4xlarge.m7 dwsx2.rt.2xlarge.m7,dwsx2.rt.8xlarge.m7,dwsx2.rt.16xlarge.m7 dwsx2.rt.8xlarge.m7 dwsx2.rt.2xlarge.m7,dwsx2.rt.4xlarge.m7,dwsx2.rt.16xlarge.m7 dwsx2.rt.16xlarge.m7 dwsx2.rt.2xlarge.m7,dwsx2.rt.4xlarge.m7,dwsx2.rt.8xlarge.m7 dwsk2.rt.xlarge.km1 dwsk2.rt.2xlarge.km1,dwsk2.rt.4xlarge.km1,dwsk2.rt.8xlarge.km1,dwsk2.rt.12xlarge.km1 dwsk2.rt.2xlarge.km1 dwsk2.rt.4xlarge.km1,dwsk2.rt.8xlarge.km1,dwsk2.rt.12xlarge.km1 dwsk2.rt.4xlarge.km1 dwsk2.rt.2xlarge.km1,dwsk2.rt.8xlarge.km1,dwsk2.rt.12xlarge.km1 dwsk2.rt.8xlarge.km1 dwsk2.rt.2xlarge.km1,dwsk2.rt.4xlarge.km1,dwsk2.rt.12xlarge.km1 dwsk2.rt.12xlarge.km1 dwsk2.rt.2xlarge.km1,dwsk2.rt.4xlarge.km1,dwsk2.rt.8xlarge.km1 dwsx2.rt.xlarge.m7n dwsx2.rt.2xlarge.m7n,dwsx2.rt.8xlarge.m7n,dwsx2.rt.16xlarge.m7n dwsx2.rt.2xlarge.m7n dwsx2.rt.8xlarge.m7n,dwsx2.rt.16xlarge.m7n dwsx2.rt.8xlarge.m7n dwsx2.rt.2xlarge.m7n,dwsx2.rt.16xlarge.m7n dwsx2.rt.16xlarge.m7n dwsx2.rt.2xlarge.m7n,dwsx2.rt.8xlarge.m7n
  • 下载客户端 登录GaussDB(DWS)管理控制台,详情请参见登录GaussDB(DWS)管理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连接客户端”。 在“gsql命令行客户端”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对应版本的GaussDB(DWS)客户端。 请根据集群版本和安装客户端的操作系统,选择对应版本。 表1 gsql下载地址 操作系统类别 适用操作系统版本 下载地址 校验文件 Microsoft 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 x86_64: Windows 7及以上。 Windows Server 2008及以上。 dws_8.1.x_gsql_for_windows.zip dws_8.1.x_gsql_for_windows.zip.sha256 dws_8.2.x_gsql_for_windows.zip dws_8.2.x_gsql_for_windows.zip.sha256 Redhat x86_64 RHEL 6.4~7.6 dws_client_8.2.x_redhat_x64.zip dws_client_8.2.x_redhat_x64.zip.sha256 dws_client_8.1.x_redhat_x64.zip dws_client_8.1.x_redhat_x64.zip.sha256 dws_client_8.0.x_redhat_x64.zip dws_client_8.0.x_redhat_x64.zip.sha256 SUSE x86_64 SLES 11.1~11.4,SLES 12.0~12.3 dws_client_8.2.x_suse_x64.zip dws_client_8.2.x_suse_x64.zip.sha256 dws_client_8.1.x_suse_x64.zip dws_client_8.1.x_suse_x64.zip.sha256 dws_client_8.0.x_suse_x64.zip dws_client_8.0.x_suse_x64.zip.sha256 Euler Kunpeng_64 EulerOS 2.0 SP8 dws_client_8.1.x_euler_kunpeng_x64.zip dws_client_8.1.x_euler_kunpeng_x64.zip.sha256 Redhat Kunpeng_64 CentOS-7.6-aarch64和NeoKylin-7.6-aarch64 (适配鲲鹏920处理器) dws_client_8.1.x_redhat_kunpeng_x64.zip dws_client_8.1.x_redhat_kunpeng_x64.zip.sha256 客户端CPU架构要和集群一致,如果集群是X86规格,则对应需选择X86客户端。 Windows gsql包选择下拉列表中的“Microsoft Windows ”,其中包含32位和64位可执行二进制。 单击“下载”可以下载与8.1.x集群版本匹配的gsql。单击“历史版本”可根据集群版本下载相应版本的gsql。 推荐下载使用与集群版本匹配的gsql工具,即8.1.0及以上版本集群使用8.1.x版本gsql、8.2.0及以上版本集群使用8.2.x版本gsql。 表2列出了下载的Linux gsql工具包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表2 Linux gsql工具包目录及文件说明 文件或文件夹 说明 bin 该文件夹中包含了gsql在Linux中的可执行文件。其中包含了gsql客户端工具、GDS并行数据加载工具以及gs_dump、gs_dumpall和gs_restore工具。详情请参见《数据仓库服务工具指南》中的服务端工具章节。 gds 该文件夹中包括了GDS数据服务工具的相关文件,GDS工具用于并行数据加载,可将存储在普通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导入到GaussDB(DWS)数据库中。 lib 该文件夹中包括执行gsql所需依赖的lib库。 sample 该文件夹中包含了以下目录或文件: setup.sh:在使用gsql导入样例数据前所需执行的配置AK/SK访问密钥的脚本文件。 tpcds_load_data_from_obs.sql:使用gsql客户端导入TPC-DS样例数据的脚本文件。 query_sql目录:查询TPC-DS样例数据的脚本文件。 gsql_env.sh 在运行gsql前,配置环境变量的脚本文件。 表3列出了下载的Windows gsql工具包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表3 Windows gsql工具包目录及文件说明 文件或文件夹 说明 x64 该文件夹中包含了64位Windows gsql执行二进制和动态库。 x86 该文件夹中包含了32位Windows gsql执行二进制和动态库。 在“专属集群”页面的集群列表中,单击指定集群的名称,再选择“集群详情”页签,可查看集群版本。
  • 操作步骤 登录GaussDB(DWS)管理控制台。 在集群列表中单击需要访问“资源管理”页面的集群名称。 切换至“资源管理”页签。 进入“schema空间管理”模块,切换需要查看的数据库。 在需要修改空间限额模式的所在行操作列,单击“编辑”按钮,修改合适的空间限额。 单击“确定”提交。 空间限额仅对普通用户有效,数据库系统管理员用户不受限制(因此当显示已用空间等于空间限额时,真实使用空间可能已超出设置的值)。 单DN限额=总限额/DN节点数,所以设置值可能与最终显示值存在细微差异。
  • 空间管理简介 存储资源无节制的使用可能导致磁盘满,进而导致集群异常、业务中断。磁盘满问题具有业务恢复难度大、恢复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引入数据库只读,极大概率降低了磁盘满问题的发生,但是数据库只读同样会导致业务中断,影响业务连续性。为解决数据库只读问题,GaussDB(DWS)提供了多维度的存储资源管理能力,一方面在schema维度实现了schema空间管理,用于限制schema使用的永久空间大小;一方面在用户维度实现了永久空间、临时空间和算子空间管理,防止单用户业务异常导致数据库只读。 schema维度:schema空间管理模块可查询集群下数据库和模式空间信息,并支持修改模式空间总值。 用户维度:用户空间管理用于限定不同用户可以使用的空间限额,防止用户使用存储空间过大导致业务执行受阻。GaussDB(DWS)通过在创建用户时指定空间大小的方式实现对存储资源的管理,支持管理的存储空间类型包括: 永久表存储空间(PREM SPACE) 用于限制用户创建的永久表(非临时表)占用的空间限额。 临时表存储空间(TEMP SPACE) 用于限制用户创建的临时表占用的空间限额。 算子落盘空间(SPILL SPACE) 查询执行过程中,如果实际使用内存大于估算内存,则查询可能产生落盘,将这种查询执行过程中落盘占用的存储空间称为算子落盘空间。用户算子落盘空间管理用于限制用户查询执行过程中算子落盘占用的空间限额。 该特性仅8.1.1及以上集群版本支持。 GaussDB(DWS)管控面目前仅支持模式空间管理。
  • 版本 8.2.0 新增特性:兼容Oracle Raw数据类型,使用方式如下: 插入或修改。 1 2 3 4 byte[] bytes = oracleResultSet.getBytes(2) prepareStatement.setBytes(bytes) //或者 prepareStatement.setObject(bytes) 查询。 1 2 resultSet.getBytes() resultSet.getObject() 修复bug getColumnDisplaySize()方法获取字段长度错误问题。 修复漏洞 CVE-2022-26520 CVE-2022-31197
  • 版本 8.3.0.202 新功能 增加tcpKeepAlive配置功能: 当tcpKeepAlive=true时以下参数生效 默认值: TCP_KEEPIDLE=30:连接空闲30秒后开始检测。 TCP_KEEPCOUNT=9:总共检测9次。 TCP_KEEPINTERVAL=30:每次检测间隔30s。 由于不同操作系统JDK存在差异,部分平台可能不支持该参数,如:windows、redhat、suse。 修复漏洞 CVE-2024-1597
共100000条